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创新的前沿: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
来源:党委宣传部 研究生院
时间:2023.08.01

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国人民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首届“创新的前沿: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汪明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出席开幕式,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主持开幕式。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慕尼黑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20余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的近两百名博士生汇聚一堂,围绕“文明交流互鉴”“全球治理”“人类的未来”等热点议题开展学术研讨交流。

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时代之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周鼎代表与会博士生发起“全球青年学术倡议”,倡议各国高校博士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美好世界作出青年贡献。第一,胸怀人类共同的未来,勇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第二,积极参与全球文明交流对话,促进各国青年思想碰撞,形成文明交流互鉴的青年力量;第三,把握时代发展浪潮,探索各学科领域创新前沿,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第四,推动各国高校博士生之间的国际科研合作,汇聚学术合力,开辟国际学术交流新路径。

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届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著名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生汇聚一堂,共同就学术创新前沿话题展开研讨,既是学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高层次人才的创新之举;更是学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的重要举措。

中国人民大学是新中国最早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学校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学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立德树人,努力担当新中国新型研究生教育探索者、引领者、实践者的使命。新中国法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第一位博士,人文社会科学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博士,第一批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货币银行学、统计学等专业的博士皆出自中国人民大学。本次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以“文明交流互鉴”“人类的未来”等多个主题开展多场跨学科对话,对于国内外博士生同学沟通思想、研修方法、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坚守学术理想,始终追真求实。在研究中坚持独立思考、独抒己见,坚持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秉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回答问题,关注人类面临的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胸怀天下,服务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老老实实做学问、踏踏实实搞研究,做真学问、出真成果。

勇于开拓创新,追求至高至精。学术的起点是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通过复杂的客观世界抽象出客观的真问题,以永不知足、学无止境、不断探索的精神状态,在学识、见识、胆识上持续精进,发挥知识创新“从0到1”的首创精神,努力在各自的领域作出原创性重大贡献,为创新学问、形成新知,拓展人类共有的知识体系不懈努力和奋斗。

秉持人类情怀,深化互学互鉴。深化相互交流、加强互学互鉴,共同攀登学术高峰,做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维护者、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的推动者,以学术研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等重大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类之问”,为增进人类福祉、促进文明进步、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洪大用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擘画了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部署,更加凸显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经过数十年不懈努力,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集中体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志着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水准。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高水平人才,成长为在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领导者,为深化人类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推动人类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创新人类文化和社会治理,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文明互鉴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成功实践,在凝练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理念、打造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体系、开创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模式新形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兴推动力量。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各种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文明对话交流互鉴大势所趋,世界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才,需要面向未来的创新与合作。博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龙头引领作用。中外博士研究生教育要加强交流、共同发展,在集聚资源要素、创新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全球平台等方面切实加强合作,为打造全球学术共同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弘扬创造人类共同价值作出应有贡献,担负应尽责任。

当下成都大运会正在举办,各国青年赛场拼搏,共筑友谊。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欢迎宴会上的致辞中提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青春的盛会、团结的盛会、友谊的盛会”“我们要携手世界青年,以青春的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聚焦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创新为主题,促进国内外青年博士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以举办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多措并举推动博士研究生创新性、交叉性、国际性培养,朝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新方向、新需求,迎接世界新变局、新挑战,勇探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为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新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

汪明副校长代表兄弟高校祝贺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他指出,研究生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双重使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次国际研讨会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多学科、开放式的学术创新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博士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生力军作用,积极营造科研文化氛围,培育科研创新文化,有力推动了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会议主题聚焦“创新的前沿”,从多个学科以及跨学科的视角,深刻关注“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有助于我们打开现有知识边界,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了解学术前沿动态,提升卓越创新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将一如既往与中国人民大学等兄弟院校密切交流合作,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扎实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体系,不断开创研究生教育事业新局面。

王易表示,“创新的前沿: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是中国人民大学首次举办针对博士研究生的跨学校、跨学科、跨国界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旨在拓展博士生的全球研究视野和跨学科研究能力,搭建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全球平台,引导博士生将科学研究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海内外专家学者与博士生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创新的前沿问题分享交流,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学术的盛会。期待广大博士研究生充分交流、相互学习,携手共同走好学术创新之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学校时重要嘱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上级有关部署要求,全力以赴、砥砺奋进,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人大智慧、发挥人大作用、贡献人大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作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及其世界意义”的主旨报告,为与会青年学子拓展研究视野与思路。

英国利物浦大学吴树斌教授作题为“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 Theory”的主旨报告。

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生Bridget Brasher、牛津大学博士生Anna George、昆士兰大学博士生David Goyeneche、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生Yi R. Fung、北京大学博士生林诗韵,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赵国杰、郭黎鹏、冯浩铭等8名博士生围绕人类文明互鉴、科技革命、跨文化交流等多方面作主题发言,共同探讨“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问。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彭磊、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胡迪点评并交流。

首届“创新的前沿: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共设7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平行分论坛,分别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法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统计学院、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召集。

哲学分论坛

古代哲学与文明交流互鉴

财政金融分论坛

现代金融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

法学分论坛

人工智能的法治建设 法治与全球治理

新闻分论坛

全球媒体与文化 崛起的新技术与未来传播

商科分论坛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统计分论坛

新时代数据科学发展 数字时代数据科学前沿实践

人工智能分论坛

自然语言处理与信息检索 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在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的征程上,中国人民大学正阔步向前。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全球对话 交流互鉴 共创未来|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创新的前沿:博士研究生国际学术研讨会”探索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创新之路

编辑:汪浩然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