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首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来源:党委宣传部 科研处
时间:2023.05.19

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七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人民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勇走新路,一年以来,学校围绕“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系统谋划,稳步推进,发布《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倡议书》,倡议组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大学联盟”,发布“十个一”的工作方案,开展一系列论坛和研讨会,推出期刊专栏,为加快建构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持续贡献人大力量。

5月17日,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召开了首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致辞。他表示,今天,中国人民大学携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举办首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为助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贡献高校力量。中国人民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搭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学术交流发布平台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今天的夏季成果发布会是一个开端,未来我们致力于团结各大高校及相关部门、机构,打造长期的学术品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更好迎接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研究中心移向东方、移向中国,力争通过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这样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平台,通过持续产出让世界瞩目的中国知识创造、理论贡献,呈现中国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成果,使大家在战略层面、心理层面、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基于中国的经验、创造、实践告诉给世界:什么样的社会是最好的,什么样的发展是最优的,什么样的进步是最值得期待的,从而给世界奉献中国智慧、中国理论、中国方案。

我们期待共同把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打造成知识殿堂和创新舞台,让人文社会科学在人大筑巢。这不仅需要高校、科研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团结奋斗,多创造新的成果、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想;也需要做好传播,与广大媒体平台展开深入合作,共同讲好“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的故事”,从而让一系列高品位、有内涵的学术成果产生更广泛影响,从高校起步走向全国,从中国起步走向世界,在充分发挥高校智库资政服务作用的基础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唱响雄伟赞歌。

随后,各高校发布成果。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发布成果。他表示,新结构经济学是由林毅夫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倡导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采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败经验,提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转型和运行的系统理论,强调不同发展程度的经济体由于具有物质第一性、每个时点给定随时间可变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的不同,内生决定了具有不同的生产结构、基础设施结构和上层制度结构,经济运行既有共性也有殊性,是对总结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发达的各种结构为暗含前提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一场结构革命。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正依托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将结构内生差异的视角引进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各个子领域,包括货币、财政、金融、贸易、产业组织、劳动、区域、环境等等,通过教材建设推进学科建设,并基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开辟并引领了发展融资等主流经济学忽视的研究领域。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发布成果。他表示,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和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和重大科研攻关,努力为构建我国区域国别学研究,尤其是亚太区域合作问题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发挥建设性作用。“十三五”以来,中心组织跨院校、跨专业的专家团队撰写“亚太区域合作与全球经济治理研究丛书”,围绕亚太区域合作在我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高水平自贸区网络等方面所发挥的多元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目前,丛书中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研究》《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亚太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统筹与对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新趋势》等四本专著已先后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王帆发布成果。他表示,“国家发展动力”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立足中国发展实践,以“发展”为核心视角和战略取向构建新时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团队将“国家发展动力”定义为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确保国家存续、促进国家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推动力量,并将之分为存续性动力和驱动性动力两大类。存续包含持续力和活跃力。驱动性动力包含生产力、发展力和创新力。根据三种驱动性动力在国家发展不同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可以将国家划分为“生产驱动型”国家、“发展驱动型”国家以及“创新驱动型”国家等三种类型。五个力动态变化并相互影响,形成了“国家发展动力链”。国家发展动力链的和谐程度和运转效率,成为影响一国发展稳健程度与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各国均可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全球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动力链。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发布成果。他表示,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国际公法学》(第三版)《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是中国学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阐释中国国际法立场与主张,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运用系统思维构建的国际上独树一帜的国际法知识体系,为建设国际法学一级学科、发展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科学自洽的国际法学二级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际公法学》(第三版)是构建中国自主国际法知识体系的基础,《国际私法学》是实现国际私法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是融通国际与国内经济法律制度的代表性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发布成果。他表示,如何建优建强中共党史党建学一级学科、履行为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的学科使命,是摆在党史党建学界面前的新课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发挥新型研究平台作用,组织高校、党校、社科院和有关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一级学科建设基本问题,采用总论和专题探讨相结合的方式,发表高见,贡献智慧,助力学科发展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论稿》一书包含了学科建设的总论、分论,学科前沿等方面的讨论,其适应了一级学科建设的要求,有助于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集成角度,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发布成果。他表示,《中共党史人物传》作为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丛书,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代表性成果。《中共党史人物传》收载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杰出的领导人以及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丰功伟绩的先驱人物的传记,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总计2500余万字,共89卷。《中共党史人物传》严格按照党的历史决议和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撰写,尊重史实、突出重点、评价公允,人物经历完整、个性特点鲜明,文字通顺流畅,可读性强。该丛书是中共党史人物传记方面里程碑式的原创著作,是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填补了我国现代史人物研究方面的空白,丰富了中共党史的内容,既是不可多得的史料丛书,又是一套完整的爱国主义教材。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将继续发挥人民大学优势,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和党史党建类优秀著作的出版,为打造学科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发布成果。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访谈”等实践项目,总结凝练中国的脱贫、发展经验,支撑中国发展学、减贫学、边疆学等若干新学科增长点。目前已经形成了诸多成果。一是归纳总结“中国故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脱贫经验,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通过构建三个学科基础数据库,最终形成一个灵活、可持续、可复制的政策工具库,服务于脱贫地区迈向乡村振兴之路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提供中国方案。二是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中提炼理论规律,为建设中国发展学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基于科学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学科基础数据库,研究团队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丛书的第一卷《中国式脱贫实践与中国发展学知识构建》和十余篇中英文高水平发表,从论证中国减贫经验的普适性、提炼中国减贫经验的独特性两个维度凝练中国自主的减贫经验;在历史的视角上看待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将脱贫攻坚期间涌现的大量的科学探索和感天动地的奉献精神,用“科学、生动、翔实”的方式记录,为华夏文明添砖加瓦。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出席,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杨伟国,科研处处长林晨等参会,在场师生、媒体记者与发言嘉宾交流互动。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人大发布厅ㆍ夏季:首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高校成果展现!




编辑:朱 泽业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