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共商全球性战略人才培养、共谋全球治理未来
首届全球领导力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来源:文/詹丛丛 董涵琪 图/崔晨 徐海宁
时间:2025.05.22

5月22日,首届全球领导力论坛“全球治理与面向2050年的领袖人才培养”国际研讨暨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联合国发展系统驻华协调员常启德,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日内瓦安全政策中心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肯特冲突调解项目高级研究员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德拉蒙德,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莫妮卡·布鲁克曼,中联部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姚建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总经济师陈文玲,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赵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关志勇等出席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支晓强主持。

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在2024年成立中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致力于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和平力量和人才支撑。以全球领导力论坛为合作平台,中国人民大学将与各国专家携手同行、团结合作,构建“价值引领为先、能力锻造为基、实践历练为要”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院系+智库”协同一体的运行机制,贡献促进人类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策略,完善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以全球领导力构筑价值共识、夯实发展根基、引领文明航向,推动全球治理和世界一切进步事业行稳致远。

姚建国表示,当今世界面临百年变局,全球治理面临深刻变革,亟需符合人类共同价值、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全球治理新模式和具备远见卓识、创新精神和天下情怀的领袖人才。本次论坛聚焦未来领袖培养与全球治理变革,体现了中国人民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面向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担当。期待与中国人民大学在全球治理研究、未来领袖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力量。

赵磊表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是关于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话题,也是关于中国与世界的重要话题,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持续深化全球治理领域人才培养探索,通过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教融合强化学术理论支撑、坚持开放包容塑造中外交流典范,探索“智能+治理”的培养模式,培养视野宽广、与时俱进的领袖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关志勇表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变局,中国始终是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者和引领者。本次论坛作为中国高校首个全球领导力高端对话平台,为破解发展赤字、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了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将继续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智库合作,支持建设全球人才交流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东刚,常启德,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德拉蒙德,姚建国,赵磊,关志勇,支晓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共同启动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中英文官网、新媒体账号。

张东刚为中国人民大学全球领导力学院教授、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受聘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院长杜鹏,纪检监察学院党委书记张晓萌、教授邓矜婷,哲学院教授魏德东,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陈忠阳,新闻学院教授钟新,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成晓河,商学院教授陈甬军、许开全颁发聘书。

在成果发布环节,王文发布了《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图书和《百年变局与面向2050的全球领导力人才培养》智库报告。

《世界看新时代中国2025》以“外国人看中国、看世界”的角度收录了33位外国政要和专家学者对中国及全球问题的观点,从全球发展、全球治理、发展中国家合作、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建“一带一路”未来等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和论述,阐述了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之路对中国人民与全世界人民的积极意义。

《国家复利式发展与中国发展优势》提出了“国家复利式发展”呈现的六个方面特征,即积累性、增长性、长期性、综合性、创新性、可持续性。未来中国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发展藩篱,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争取更加美好的生活。

《百年变局与面向2050的全球领导力人才培养》智库报告指出,在全球面临“领导力赤字”的困境下,国际社会对新型全球领导力和领导力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报告强调,面向2050的全球领导力人才应具备驾驭复杂变局的战略视野与行动智慧,以应对技术革命、气候危机、多极秩序重塑和代际更迭等多重挑战。

常启德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革命与地缘变革交织的全球挑战,构建新型领导力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迫切任务。联合国正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全球数字契约》等推进多边机制改革,构建公私部门协同赋能的领导力网络,确保技术创新转化为普惠发展动力。

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德拉蒙德表示,2050年所需的领导力人才不仅要具备全球视野、前瞻能力与技术素养,更需保持知识体系的动态更新,着力培育AI难以复制的核心能力与素养。真正有希望的未来,取决于能否以更包容、更具责任感的领导力,回应全球南北共同的基本诉求,重建一个更加团结、有信心的国际社会。

在圆桌对话环节,法布里齐奥·霍克希尔德-德拉蒙德,陈文玲,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张宁,莫妮卡·布鲁克曼,张晓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围绕“全球领导力培养:世界经验与中国实践”主题展开研讨。与会嘉宾一致表示,培养具备全球领导力的领袖人才对当今世界极为重要。当下,全球需共同思考在跨文化语境下如何进行全球领导力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并着重研究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创新、组织、研判、跨文化沟通交流等能力。

2024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全国高校第一所全球领导力学院,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使命,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要和对外工作大局”为宗旨,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担当,以“培养全球未来领导人和青年领袖”为目标,以“创新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新机制”为动力,努力培养推动时代变革的战略领航者、破除文化壁垒的文明对话者、跨越地域疆界的命运共同体建设者。

编辑:梅文洹
责任编辑:张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