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学习时报]朱信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经学科发展的新路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2022.05.27

2022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在主持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元素,是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实力的集中反映。可以说,学科水平直接决定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在高校改革的过程中,学科改革往往成为“龙头”,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只有一个个学科走出特色发展之路,才能成就一所大学的特色发展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改革开放40多年来,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出现了一种越来越强的“离农”情结。农业相对效益低下及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离农”意味着“离贫”,城乡之间巨大的与身份相关的利益差异决定了“离农”同时也意味着“离开农民身份”。当这种“离农”情结深深根植于越来越多的人的头脑中并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的时候,这种“离农”情结就必然会导致对“三农”的排斥。因此,我们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建立对农业的新理解和新概念,那就是:农业是一个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于一体,伴随和支撑着整个人类进化史,并随社会发展与进步越来越表现为多功能性的魅力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正是基于此,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作为一个生发出中华文化的农业文明古国,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正是新时代最典型的问题导向学科。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经历了传统、模仿和引进的阶段,到现在是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发展新道路的时候了。那么,如何走出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的新路呢?这是亟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在问题导向中探索学科发展新路


农业经济与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与实践型问题导向的学科,也是党和国家每年都会发布中央一号文件来提出和部署解决问题的学科。新中国成立之初,农经学科以农业生产要素导向划分教研室。随上世纪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目录调整,土地资源管理成为公共管理学科所属二级学科,全国多数土地资源管理从农经中析出。中国人民大学还从农经中析出了环境经济与管理。继而,农经学科开始向农村发展、粮食安全、食物经济管理等领域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贫困和乡村振兴又逐步成为农经学科的核心领域。从方法的角度讲,伴随着西方经济学方法的引进和移植,农经学科也越来越有一种偏向西方经济学的唯计量和数理模型的倾向。而党的十九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范式和方法论又重新被重视起来。总之,坚守国家发展中“三农”领域的重大问题,从城乡融合共兴,到农民安居乐业,再到十几亿人的食物与营养保障,农经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任重道远。


在交叉融合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农业经济与管理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交叉属性的学科,是农学、经济学、管理学的交叉。在没有管理学门类之前,农业院校的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属于农学门类,而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综合性院校及财经类院校的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则归属于经济学门类。直至国家设立管理学门类,其下始设置作为一级学科的农林经济管理。

学科交叉融合是学术发展的内生需求。学科交叉融合的根本目的在于逾越学科障碍,凭借知识的融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开展跨学科研究创造新知识、解决前沿重大现实问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传统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在走向乡村振兴、走向食物与营养、走向生态文明、走向智慧科技等领域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学科交叉空间。要防止以局部、浅层次的学科交叉等“交而不融”的情况,真正通过学科组织形式创新,在前沿和交叉领域培植新的增长点,引领学科发展新动向。


在党的创新理论和传统文化中重构话语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三农”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中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系列论述一并构成了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的内容框架、逻辑体系和话语遵循。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与管理学科也渐受西方相关学科的影响,在话语权和方法论等方面西化趋势明显,偏离问题导向的各类研究成果一度成为主流和追求的目标。当前,学科发展面临及时纠偏、重构话语体系、创新性地形成中国特色学科发展新道路的历史任务。

重构话语体系,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自己的语言逻辑和表达方式。当代中国的发展奇迹,除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一定还有着深厚的中国历史和中华传统的基因和印迹。只有从历史讲起,讲述与传统关联的中国故事,才是最动听的,也是最能打动世界的。

(作者朱信凯,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经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原文刊于《学习时报》2022年5月27日A6版。)

原文链接:[学习时报]朱信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经学科发展的新路

(责任编辑:刘晓阳)

编辑:郑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