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教师党支部围绕《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开展专题研学活动
来源:环境学院
时间:2022.07.04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6月7日,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教师党支部围绕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在《求是》发表的署名文章《坚定不移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开展专题研学活动。

许光清围绕“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进行发言,她表示,教育的发展要建立在一个国家自身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土壤之上。中国的大学要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必须把根基深深扎进中华文明沃土之中,把眼光牢牢投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从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研究新理论,才能真正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精神自立、文化自强、话语自觉的现代化强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增强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主动性,在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贡献一己之力。

宋国君表示,国际上关于环境政策的科学知识是我们要学习的,这是人类进步的知识。但对于国家需要的政策,只能基于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法律、中国的行政管理模式等进行重新设计。不了解国际的先进经验,就难以做到真正的世界一流,我们需要的是借鉴国际经验中高效的环境管理,基于中国的特点形成中国特色。

张巍认为,人民大学85年的办学历程充分显示了党的领导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基石。一流大学不仅在于学术科研,更在于人才培养,我们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因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高校“走自己的路”的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我们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要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石磊表示,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探索发现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并将探索研究的成果及时融入日常教学环节,以个人切实的行动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昌敦虎表示,在教学工作中,要做好“经师”,提高授业本领,指导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时代主题与成就,关注现实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人师”,尽好传道责任,引导学生修德立业,坚定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庞军围绕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今后的建设和发展,谈了三点体会:一是扎根中国大地,围绕“国之大者”,坚持“独树一帜”。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现代化,环境学院具有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不能简单以国外环境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作为标准模式,而应立足本土、面向国际,通过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环境交叉学科,推动构建学科融合、特色鲜明的环境专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高质量增长、能源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助力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人大智慧;二是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强师风师德建设,着力培育“经师”“人师”。环境学院将继续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第一标准的价值导向,将师德建设与教学科研齐抓共管,全面系统开展教师思政理论学习和师德学习教育,切实引领教师秉持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为达到“四有”好老师标准不懈努力奋斗;三是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强化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引领,用心培育“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环境学院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工作深入展开,全方位多形式引导学生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安树民认为,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85年的办学历程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事业同党的各项事业一样,党的领导坚强有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就能开创崭新局面;作为人民大学的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使他感到非常的自豪,自信心倍增。同时也需要抓住人民大学作为我党创办的新型大学的特色和优势,争取做好本职工作,潜心教书育人,培养国家栋梁。

曾贤刚认为,要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关系。中国的大学要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之林,必须把根基深深扎进中华文明沃土之中。中华民族历史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从改革发展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研究新理论,才能真正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才能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精神自立、文化自强、话语自觉的现代化强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环境学院教师,在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生态环境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陶媛表示,作为青年教师,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的“经师”和涵养德行的“人师”的统一者。坚持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徐上表示,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全方位提升自己。同时,认真对待备课环节,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并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教学中,遵循“思政”与“专长”相长原则,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实际,运用环境经济学学科自身特色,讲好中国故事,让“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丁霖表示,作为青年人、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人员,更应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日常工作与教学中,进一步做好思政课的设计,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和与学生的交流之中。在学术研究中,我们要总结好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经验、要书写好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故事,要研究好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成果,要凝练好中国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要探索好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之良策。

马奔表示,要坚持制度自信,同时需要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我国地大物博、各地风土人情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很多生动的实践,可以将这些实践总结,并提升为理论,向世界分享中国故事。

张红亮认为,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根中国大地、研究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走出中国新路、做出中国的科研贡献,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

竺效表示,在学习署名文章后,他更加明确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具有“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人大教师更要听党话、跟党走,并将这一信念融入教学与研究当中,使这一信念成为人大师生的自觉追求。

刘士磊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的大学,是一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的高等学府。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大学仍将是红色传承的引领者,从办学使命、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到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坚定赓续鲜明的红色基因。作为学校的一名新成员,将跟随人民大学的脚步,坚持教育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的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张波表示,人民大学始终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牢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发扬传承红色基因,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依然清晰地回荡在耳边,作为人大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中,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

王克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等,在全球历史上都是具有独特经验的,和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有很大区别。以碳达峰碳中和为例,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从转型规模和时间路径来看,是绝无仅有的,因此必须考虑中国自己的国情,要充分考虑中国自己的人口条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与特征、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与创新能力、社会意识与能力水平等因素,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结合中国实践提炼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进一步指导中国实践。这是这一代社科工作者的使命。

马本表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名教师,要坚定拥护党的领导、将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奋斗目标,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中要更加注重中国理论、中国实际与中国特色,将生态文明相关研究放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之中,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在教书育人、学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与新时代、新要求相匹配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周思媛)

编辑:霍 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