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4年第一季度)在京举行
来源: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时间:2024.04.02

3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季度论坛(2024年第一季度)在京举行。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杨瑞龙,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副主席,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闫衍联合主持,聚焦“再出发--2024中国宏观经济”,来自国内政界、学界、企业界的经济学家高培勇、毛振华、许宪春、伍戈、邹静娴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联合解读。来自政府部门、市场机构、媒体界、企业界的超百位观众线下参会。

(杨瑞龙主持)

(闫衍主持)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邹静娴代表论坛发布题为《再出发--2024中国宏观经济》的CMF季度报告。报告围绕“2024,中国经济会好吗”“2024很关键,2024很不易“展望未来:中国的增长故事还未画上句号三个方面展开。报告指出,对于2024年开年一季度数据,我们应当“见树木,亦见森林”。“树木”是从短期宏观指标和中期资产负债表修复情况来看中国经济都表现出了边际改善迹象,尽管指标背后亦有隐忧,但不影响大的方向判断;“森林”指向当前大的转型背景:当前中国人均GDP接近1.3万美元,我们站在中等发达国家的门口踮起脚尖、翘首以盼。旧的增长模式在远去,中国经济在迷雾中探索“去地产依赖”时代的新模式,一些新的力量、新的概念影影绰绰、呼之欲出。转型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必经过程,但完成这项“成人礼”的国家屈指可数——2024很关键,2024不容易,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增长故事远未画上句号。

论坛第二单元,结合CMF季度报告,与会嘉宾围绕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展开联合研讨。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但也要特别关注其有限性,不能把全部希望都归结于政策的调整,必须更加重视改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重点经济工作时列举了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清单,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着力点在于解决相关行为主体的活力问题和预期问题。

统计学者许宪春分别从生产、需求、收入和价格四个角度讨论了2024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的若干特点,并作出以下分析判断:第一,工业增加值增速延续2023年回升走势,建筑业增加值有望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可能有所回落,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第二,消费需求增速可能有所回落,投资需求增速有望回升,高技术产业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需求有望回升,且货物出口结构将继续优化。第三,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实现较快增长。第四,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核心CPI涨幅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认为,政策变化能够折射出国家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也有助于预测未来经济走势,目前我国政策方面出现了四个明显变化。一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一个重大政策信号。二是把扩大内需置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未来或更加注重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促进。三是CPI达到3%左右,这说明当前经济可能会面对通缩压力。四是在对外开放方面提出“单边开放”和“制度型开放”。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并且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把经济增长作为地方官员的重要考核指标。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当前经济增长短期目标的上修说明一季度基本可以达到年初确定的5%增长目标,但宏观和微观的体验仍存在差距。当然中国还处于转型阶段,我们的目标未来也存在着优化和转型的可能性,短期和中长期的经济目标应该是让现实经济增速和潜在经济增速匹配,使整个经济处于非常稳定的宏观环境,从而实现高质量增长。实现潜在增速的关键是要实现价格的稳定以及充分就业的问题。

编辑:胡艺丹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