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落实中国人民大学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与人大附中一行前往雄安新区开展党建联学共建活动,就探索打造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推动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展开深入调研。
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雄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于国义,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局长、工信科技数据局局长王彦伟,雄安高新建发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李波,人大附中暨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附中校长、联合学校总校副校长刘小惠,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书记刘甡、理工学科建设处副处长杜忠朝、国内合作办公室副主任李佳伟参与调研,教育学院、人大附中等单位领导班子和有关同志,以及雄安新区党群工作部、雄安新区教育局、工信科技数据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雄安高新区管委会、雄安科学园管委会、中交雄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同志参与调研和座谈会。
于国义介绍了雄安新区和高新区建设推进情况。他表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雄安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雄安新区关心指导建设工作。3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与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关系,标志着“校地城”进一步深度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战略合作中,中国人民大学将与雄安新区共建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区,完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培养机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改革亮点,将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深远的引领示范效应。雄安新区管委会和相关职能部门将做好服务和基础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人大附中暨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附中校长刘小惠表示,人大附中将按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人大附中雄安学校建设规划,把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辐射到雄安新区,着力通过校地协同联动机制,依托人民大学雄安未来智造产业研究院等落地雄安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创新平台,共同探索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培养路径,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多样态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评价方式,助力打造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助力共建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教育协同发展书写雄安篇章,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和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注入新的教育动能。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表示,《中国人民大学 河北省雄安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校地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注入了强劲动力与十足信心。通过探索打造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好人大附中雄安学校,探索实现“选育衔接”到“学研贯通”的全过程育人模式。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始终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理念,深度参与雄安新区教育智慧治理等战略性领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把高校的智力资源整合汇入基础教育阶段,推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双向奔赴,力争以教育链塑造人才链、创新链,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再上新台阶当先锋、作示范。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和心理学系党委书记刘甡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战略高度擘画雄安新区建设蓝图,为中国人民大学与雄安新区合作锚定了根本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将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作为践行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国家战略的核心抓手,聚焦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这一关键命题,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层层突破,既在基础教育领域目标建成人大附中雄安学校,又在高等教育和科研层面通过探索打造高端高新产业聚集区、建优建强雄安未来智造产业研究院,与雄安这座“未来之城”共同书写教育赋能国家战略、人才支撑千年大计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一行先后调研了中国人民大学大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基地项目、雄安规划展示馆、雄安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展厅等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了解中国人民大学与雄安新区重点合作事项与具体规划。双方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携手共进,为雄安新区的教育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助力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新时代的教育样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