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哲学院党委组织师生赴安阳市开展弘扬红旗渠精神实践教学
来源:哲学院
时间:2025.05.06

4月27日至2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哲学院党委组织师生赴河南省安阳市开展弘扬红旗渠精神实践教学。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肖晶带队,哲学院关工委副主任朱淑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党支部陈世珍教授,行政党支部书记单逸群,党务秘书、团委书记蔡欣欣,学生党支部书记、纪检委员、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代表共30人参加实践教学活动。

八百里太行壁立千仞,三千里绿水绕山腰,红旗渠是永不过时的“精神之渠”。本次活动聚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主题,通过理论学习、集中研讨、实践指导等环节,引领师生党员深刻感悟老一辈革命家艰苦朴素、明纪守规的优良作风和廉洁品格。

师生聆听《从红旗渠精神视角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讲座,以红旗渠精神为引领、以八项规定精神为镜鉴,用理论武装校准作风坐标;探访“青年洞”,师生们重走领袖初心路,回望“山碑”镌刻的青春艰苦奋斗岁月,切身体会“红旗渠就是纪念碑”。

本次活动特别开展了“先锋圆桌说”主题研讨,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讲述了他一家人与红旗渠的不解之缘,其父为修建红旗渠献出了生命,13岁的张买江成为年龄最小的修渠人,从背钎、捻钻到沿山点炮,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毫不退缩,居渠畔、食简陋,历经九年始终坚守,最终完成母亲嘱托,将水带回了家。师生备受感染和鼓舞,展开热烈研讨,并表示将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守护好“精神上的红旗渠”。

从观看专题纪录片《红旗渠》到深入红旗渠纪念馆,师生们透过光影折射、穿越历史尘封,全面了解红旗渠背后的感人故事和伟大精神;登临红旗渠、重走创业路,师生们沿着“红飘带”、登上“水长城”,实地走访红旗渠枢纽工程,亲眼目睹峭壁之上的生命通道、亲身感受当年红旗渠先辈的峥嵘岁月——以脚步丈量大地,以汗水体悟使命,师生们切身感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在辉煌党史中接受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

在殷墟博物馆,师生们认真辨识甲骨上的占卜刻辞,仔细端详青铜器上的精美纹理,深入体会商代的物质文化生活,管窥上古时期的社会形态与政治文明,领略中华文明的悠久璀璨;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从陶片上的零散刻画到《说文解字》的完备总结,从小篆将汉字规范定于一尊到“篆隶楷行草”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从作为求神问卜的刻辞到新中国的汉字简化与全民扫盲,师生们追溯汉字发展的千年历史,感悟汉字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和强大生命力——师生们对中华文明的理解更加清晰具体,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更加坚定自觉。

肖晶谈到,这次组织学院师生党员、积极分子共赴红旗渠实践学习,追寻先辈足迹,弘扬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既是一次历史的对话,也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下一步,学院党委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提高师生的政治站位和党性修养,进一步筑牢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根基,努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

通过实践教学,大家纷纷表示,红旗渠精神是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后将以红旗渠精神为指引,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邱童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