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至5月13日,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与《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JEEM)期刊联合主办的“第三届JEEM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会议为促进全球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中国及全球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高层次对话平台,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气候政策、能源转型、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等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庞军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作为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培养层次最为齐全的综合型生态环境教育与科研机构,自成立以来的二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研究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了人大智慧和人大力量。JEEM是引领全球学术前沿的环境经济与政策领域顶级期刊之一,聚焦于持续推动环境经济学在学术创新性、政策关联性与学科交叉性上的前沿探索,本次会议为国际环境经济学术界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对话契机,是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将充分运用好会议成果,进一步加强与JEEM等国际顶尖学术平台的交流合作,整合经济学、管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优势,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的双向突破,为应对全球挑战和携手共创可持续未来提供多学科解决方案。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农业与资源经济学系主任、JEEM特刊客座编辑吴俊杰以“Can a Developing Country ‘Grow’ Out of its Environmental Problems?”为题作主旨演讲,深入剖析了空间分散与集聚在驱动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长期关系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为经历快速城市化经济体的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JEEM期刊编辑、加拿大研究主席(环境、能源与资源经济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副教授Erica Myers以“The Role of Buildings on the Path to Net Zero”为题作主旨演讲,探讨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多方法综合测算能源效率提高、建筑电气化改造、电力需求灵活化、行为激励等多样化途径的社会净收益,为实现降低能源需求及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建议。
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刘冲、英国阿伯丁大学副教授Takahiko Kiso、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范明宣、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刘通、香港理工大学助理教授丁文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助理教授杨琳、河北工业大学博士叶慧颖、华中师范大学张辰宇等8名学者就可再生能源普及、农户适应策略选择、国际环境治理协作、纠正性补贴、环境风险感知和偏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转型、气候变化冲击及适应等话题汇报了前沿研究成果,并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李善军、德国汉堡大学教授Andreas Lange、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Harrison Fell、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副教授Erica Myers、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副教授Nicolai Vladimir Kuminoff、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龚亚珍、北京大学副教授赖汪洋、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尤炜等8名评议人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尹海涛、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黄汉伟、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马榕、世界银行宋若梓博士等4名学者就环境规制政策、能源转型、林业保护、国际贸易等话题汇报了前沿研究成果,并与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赵金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吴俊杰、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Ujjayant Chakravorty、北京大学副教授邢剑炜等4名评议人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JEEM期刊联合主编、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Roger H. von Haefen在闭幕式上感谢了全体汇报人与评议人的高质量报告和研讨,希望各位汇报人基于会上的研讨与建议对文章进行改进,期待JEEM期刊与中国人民大学能够进一步深化合作。
本次会议是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与JEEM期刊联合主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为共话全球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论和生动实践、共谋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和绿色发展的稳步实现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德国汉堡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国塔夫茨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世界银行等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国际组织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