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财政金融学院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开展本科实践课
来源:财政金融学院
时间:2024.06.09

5月25日和6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ABCD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本科生课程开展。本课程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双方在金融创新、产教研融合、人才培养、党建共建等领域的合作,共创校银合作典范。为进一步响应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校银共建、加强校银共享、深化校银共研,打造金融赋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典范、一流金融人才成长的新摇篮和产教研融合转化的新标杆”的号召,课程《ABCD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应运而生。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四大核心技术,旨在提升学生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由高昊宇教授和殷轶瑾老师组织,学生们前往中国工商银行业务研发中心,聆听多位资深金融科技专家的授课,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体验。

5月25日上午,由高级金融科技经理钱晓萌主讲“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钱晓萌详细解析了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强调了大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商业实践案例,展示了大数据技术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及其巨大价值。她介绍了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客户行为,优化银行的营销策略,以及利用大数据进行风险管理和信用评估。钱晓萌还分享了多个工商银行的实际案例,展示了大数据在提高银行运营效率方面的应用。

当日下午,由高级金融科技经理郭晓磊主讲“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郭晓磊详细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和智能合约等核心特性。他总结了企业级区块链平台的应用,并分享了工商银行在贸易金融、供应链金融、专项资金管理、金融资产服务、民生缴费、智慧政务、数字资产等多个领域的典型案例。郭晓磊强调,区块链技术不仅能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还能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

随后,由高级金融科技经理李策主持了集中交流环节。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应用中的理解。李策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并与专家进行深入探讨。这个环节不仅帮助学生们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金融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

6月1日上午,李策主持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课程。李策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机器学习在客户服务、精准营销、反欺诈、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他通过多个案例分析,讲解了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及其实施路径。例如,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客户画像分析,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如何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以及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进行反欺诈和风险控制。课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使学生们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了全面的了解。

当日下午,资深金融科技经理胡平和刘春雨带来了“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课程。两位专家深入解读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及其应用场景,并介绍了工商银行云计算平台的架构及应用实践。他们详细讲解了云计算在金融行业的优势,包括弹性扩展、高可用性和成本效益等。他们还分享了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云计算平台如何助力金融服务生态的发展。例如,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银行业务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实现纪念币抢购系统的平稳运行。课程内容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们对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最后,学生们参观了工商银行创新体验中心。通过实地参观,学生们对工商银行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成果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体验中心展示了多项前沿科技应用,包括数字员工、智能预警机器人、农业卫星遥感技术等。学生们不仅看到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亲身感受了这些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参观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提问,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金融科技的理解。

此次《ABCD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课程不仅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更以其前瞻性和实践性为本科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契机。通过系统的授课和深入的实地调查,学生们不仅掌握了金融科技的前沿知识,还在学习实践中提升了应用和创新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为学生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此次课程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校银合作的潜力,为金融科技与高等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实践。

编辑:郝一迪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