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国学学子成立新风雅诗社 学界致贺共论弘扬诗教
时间:2007.12.04

11月29日晚7点,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新风雅诗社成立大会暨第七届诗歌节开幕式在逸夫第二会议室拉开帷幕。

社科院古代文学组组长刘扬忠研究员,首师大文学院院长、《诗探索》主编吴思敬教授,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博导陈传席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赵京战先生,《诗刊》编辑部主任杨志学先生,《诗刊》诗词编辑江岚先生以及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国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仪式。

新风雅诗社是立足于国学院、面向全校的学生公益性学术社团,该社社长、国学院07级博士生陈斐表示诗社的成立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界前辈的热心支持和鼓励:纪宝成校长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为诗社亲自题写贺诗,叶嘉莹先生为诗社题写社名,南怀瑾、冯其庸、霍松林先生等诗词研究与创作界20余位前辈也纷纷寄来贺诗或贺辞。纪宝成校长在诗中希望诗社成员“胸中涌动新风雅,磨墨挥毫不尽篇”(全文链接),南怀瑾先生在致新风雅诗社的信中表示“诗词歌赋皆是代表一个民族的精魂所在”,他对诗社寄予了很大期望,并教导社员不要为了写诗而写诗,陈斐认为这和诗社“切磋诗艺、交流情感、砥砺操守、弘扬正气”的宗旨是一致的,以“新风雅”为名,即要在继承传统时有所新变,力图使诗歌具有时代、民族与个性色彩,把创作、研究与传播结合起来,为弘扬诗教做出应有的贡献。84岁高龄的唐孝纯女士也为活动送来了讲话录音,作为人大外语系的退休教师,她将其祖父、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的创办人唐文治先生吟诵唱片的转录磁带赠送给了国学院收藏。

人大青年读书社社长来源在发言时说,人大诗歌节在北京有着较大影响,“新风雅诗社”的诞生,让人大诗歌的版图趋于完整,同时为当代诗歌艺术吸取历史、走向未来提供了一个平台。“当一条条横幅挂满校园,一张张诗歌粘在枝头的时候,我们一定会为眼前的景象而产生不一样的感受。”


国学院党委书记徐飞在致辞中说,国学院自2005年组建以来,一直倍受各界人士的关注与支持。他表示新风雅诗社的成立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他希望诗社的同学们再接再厉,积极探索传统诗词在当下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来此会新老诗友来了!我为新风雅诗社的成立助威来了!”嘉宾代表社科院文学所古代文学组组长刘扬忠对于诗社的成立十分激动,他认为“诗歌的形式可以旧,但思想、感情、意境、审美风格一定要是新的,是所谓‘旧瓶装新酒’”,他期待诗社同学的佳作不断涌现。

诗社的同学也在现场展示了自己的才艺。国学院04级同学晏雪莲、刘晓英表演了古琴配乐吟诵《凤求凰》,05级尹帆淼同学表演了古筝独奏《月儿高》,流畅灵动的琴音和美妙无比的幻灯相得益彰,让人享受到了诗乐交融的魅力。

在“五四后诗歌”对话会环节,国学院副院长袁济喜和与会嘉宾赵京战、吴思敬、刘扬忠、陈传席,结合“五四后诗歌”的研究与创作就传统诗词在当下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赵京战表示,诗歌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国学院需要弘扬和传承的部分,用成立诗社的方式来发展,是有见地的,是值得尊重的。

吴思敬先生针对当前诗坛的流弊提倡诗人只为心灵写作,他认为只有保持心灵的一块净土,才可能成为一个真诗人。

刘扬忠先生主张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艺术,无所谓新和旧,新诗旧诗都应该得到发展,而旧体诗词的创作要保持生命力,就一定要出新。

袁济喜教授则对国学院的学生提出了要求“作为国学院的学生,赋诗是基本的要求。毕业出去应该会写古体诗词——各种各样的包括七言的五言的,词、曲、歌等都应该会写”。

陈传席教授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致力于诗词创作表示赞许,并认为“中国画的复兴,得从诗歌开始。不学诗,你的画就不具备诗的意境和诗的内涵。”


学生提问环节过后新风雅诗社成立大会圆满落幕。这次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国学院07级本科生吕明烜同学认为“成立诗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在当前诗歌精神越来越麻木滥俗的今天,中国诗词亟待找回自己的感觉,然而什么是我们的方向,古诗中那些精粹的部分一定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国学院博客链接:http://ccruc.blog.sohu.com/72046157.html

(编辑/欧阳楠)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