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之时,一群山区孩子收到了“第一份新年礼物”,认领的心愿与倾听的故事产生共鸣,“梦想与成长”带来第一份美好。
在去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 腾讯文档团队推出“心愿文档”公益项目,接收孩子们的纯真心愿,送上圆梦的礼物。跨越时空、翻越山海,人大学子和各地同学以“心愿文档”为连接,共同书写“梦想与成长”系列故事,“以心愿为名,让梦想闪光”。
传承红色基因,鼓舞一个军旅梦
乌苏少年: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来自乌苏的少年王东升说:“我的爷爷是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照片里身着军装的他脸庞俊俏,手握钢枪。我从小学起就是国旗队的一员,金色的五角星每天从我眼中升起,义勇军进行曲常常在我耳畔回荡,骄傲与自豪填满我的内心。”他想参军,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看到少年心愿故事的人大学子任小天说:“参军的梦想一直种在我的心底,我想只有经历军队的锻造,才能成为一个‘完人’,气质刚硬、动心忍性、增益我所不能。”这位人大学子的爷爷亦是从战火中走来的,刚正不阿、坚毅顽强,曾是其家乡当年的“七君子”之一。
(心愿领取人在礼物中附上的信件)
于是,从首都到西北,其间三千多公里,一份远方的新年礼物穿过林海雪原、沙漠戈壁将他们连结在一起,跨越时空的共鸣背后是他们共同的红色基因和报国之梦
(“一号哨位”文创和一封信送给乌苏少年)
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周晓辉,从老一辈人大人手中接过赤诚与坚毅,在军营中用青春热血保家卫国,退伍后继续用专业知识传递军旅文化,创办“一号哨位”公众号,在新时代焕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青春力量。不久之前,周晓辉手擎火炬参与了冬残奥会的火炬传递。正如小小的火炬温暖了世界,周晓辉用“一号哨位”点亮了一代代青年的远征梦。通过讲述周晓辉的军旅故事,人大学子希望这位乌苏少年能从中得到鼓舞,实现自己的人大梦、军旅梦。
(收到礼物的乌苏少年)
乌苏少年在天山脚下许下誓言,渴望与海鸥相伴、与月影结缘、与沙漠相拥、与高山牵手,故事外的人大人在首都北京远眺西北、回眸历史。
新一代的人大人用满腔热血和专业知识追逐青春远征梦,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用一段vlog助力科技梦
兰坪少年:想成为一名反重力科学家
“我想成为一名反重力科学家。”来自云南兰坪的高中生小鑫(化名)郑重地写下了年轻的梦想。
“反重力科学家?”载着对世界懵懂的好奇心、对宇宙无限的畅想,小鑫的梦想乘着“心愿文档”的小船来到李霖的身边——“这……根本不可能,或者说根本不存在啊!”
在期末季紧张的复习间隙,李霖在心愿文档里领取人一栏郑重地写下自己的名字。他想起年少时自己也曾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仿佛看到了那个在科普读物里遨游宇宙的小学生,学物理竞赛时求知若渴的高中生,义无反顾转专业到物理学的大学生。
“我要给兰坪的同学和曾经的自己一个答复,给我们的未来一份鼓舞。”
(李霖送出的礼物之一“天文望远镜”)
“物理是一个令人快乐的‘魔法专业’,但是现在这条路仍然有学科难度、绩点的压力。希望自己披荆斩棘,遇见所有纯粹的美好。”这是李霖大二转专业到物理学时,在朋友圈里写下的话。为什么要学物理?他心里已有答案。“触摸世界的脉络,了解世界的规律。”“物理是纯粹的,是最像魔法的学科。”“在宇宙的浩瀚中感知到人类的渺小。”
李霖拍摄了一份小小的vlog作为礼物,他来到天文馆,来到中关村,讲述反重力和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故事。
(李霖拍摄的北京科技馆vlog)
“把这个当作新年礼物,是因为我想对小朋友的梦想有更多回应和鼓励,也想寄送出一份奇迹的力量。”在李霖看来,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坚持学习、坚持梦想并不容易;小鑫本身已经拥有了“奇迹的力量”,李霖希望这个vlog能带给同学更多信心和信念,打破限制,将来有缘相逢于人大,在顶尖的学术平台上坚持对物理的热爱,最终将不可能化为可能。
(收到礼物的兰坪少年)
虽然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但是李霖和同学拥有同样的热爱、好奇与激情,能够去汲取学术养分,去勇攀学术高峰。人大人相信奇迹的力量,也终将创造人大的奇迹。
(兰坪一中学子正在观看李霖拍摄的科技馆vlog)
跨越山海,同频共振的新闻梦
乌苏女孩:想为更多人报道新闻
“我想要为更多的人报道新闻,这不仅仅是喜欢,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一位来自乌苏的女孩用质朴而单纯的笔触写下了自己的愿望。
临近新年,研究生支教团推出的“心愿文档”公益项目吸引了杨巧莉的注意。在一行行朴素的话语中,杨巧莉一眼就看见了这个她同样怀有的愿望,驱动她在心愿领取人的一栏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你好,我是一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即将走上记者岗位的毕业生,和你有着一样的新闻梦。”这是杨巧莉在心愿文档的寄语中写给乌苏女孩的第一句话。
(杨巧莉将要送出的书放到礼物收集点)
(收到礼物的乌苏女孩)
未入职场的毕业生与将入考场的高考生,经由人大牵系,越过山海,走向远方,触达更多年少的面庞,点燃心火和希望。杨巧莉认为,一定会有更多和自己一样有着新闻理想的人因为心愿文档这样的公益活动走近人大或走进人大,让这条追逐梦想的道路不再孤单。
“祝你未来回首这个梦想时,仍然能看到它的可贵。”这是杨巧莉在心愿文档里,留给这位即将收到礼物的乌苏女孩的最后一句话。这是她最喜欢的一句祝福,也是对所有许愿人的祝福。
体会民族风采,展现文化传承梦
荣县小伙:想做一个“真正”的彝族人
“我想学习本民族的文化,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做一个‘真正’的彝族人”。荣县的鲁克学儿萌发了考上民族大学、学习彝族文化的理想,他决心把这份文化传承下去。
2021年12月,鲁克学儿在心愿文档中说:“我们这一辈的大部分人虽然都会说彝语,但是会写的人很少,哪怕彝文总共只有几千个,都没有认识超过十分之一的人”。“号曰韪书,即今彝字。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方寸大小的彝族文字,蕴含着深厚的民族内涵。
鲁克学儿关注到了彝文的代际传承在日渐衰落的情况,他想尽自己之力去学习彝文,尊重和传承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这深深触动到了盛吴静怡同学。“他看到了当前民族文化失落的现状,想要把彝族文化传承下去,这种意识和梦想真的非常珍贵。”
(盛吴静怡与她要送出的礼物)
(收到礼物的鲁克学儿)
更多美好瞬间
心愿文档发布之后,鼓励了人大校内外许多同学去认领心愿、鼓舞梦想。其中,有作为体育生的同学讲述了想要成为运动员的心愿,吸引了北体大的同学主动联系人大心愿文档团队认领该心愿,配对形成了特殊的体育心愿组合。
更多美好心愿
“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
“我想成为一名律师,维护公理和正义。”
“我想考上人民大学,追寻自己的初心。”
“我想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想……”
更多美好祝福
“心愿文档”项目自2021年10月推进以来,共收集兰坪、乌苏、江安等地孩子们的新年愿望50余份,包括梦想学校的笔记本、医学类新闻类书籍、绘制美好的画笔、送给家人的棉服等等。推送一经发出即引发同学们广泛关注,一个小时内完成85%的心愿认领,同时辐射至北京体育大学等兄弟高校,不少同学前来咨询认领。截至目前,第一期推送包含的50余份心愿已全部实现,礼物经由在地服务的研究生支教团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通过研究生支教团打造以“人大梦·西部情”为核心品牌的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希望让“对志愿有热情、对教育有热忱、对边疆有热爱”的同学们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除“心愿文档”外,开展支教团校内志愿服务项目,将197名志愿者与支教所在地学生一对一匹配,定期开展学业、心理、规划等主题的深度线上辅导;联合延河讲师团,向支教所在地学生讲述百年党史中的鲜活故事,分享冬奥志愿服务的生动经历……
未来,研究生支教团将继续践行教育帮扶精准扶贫理念,扩大优质志愿服务项目供给,期待为乡村振兴更多贡献青年力量。
以心愿为名 让梦想闪光
玉兰花开 愿你我相逢于人大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心愿文档,志在远方丨人大青年帮你圆梦!!!
(责任编辑:刘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