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从理论走向实践 从校园走向田野
来源:党委宣传部 校团委
时间:2022.11.23

青年学子的社会奉献之旅没有终点,青年研究者的自我成长之旅永不止步!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寄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人大学子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1984年暑假,中国人民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启了一场“寻根之旅”,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走进实践团成员的宿舍,同大家座谈交流。他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和感悟,鼓励同学们毕业后到基层一线去接受实践锻炼。

从陕北公学到人民大学,实践育人的传统一脉相承,实事求是的精神熠熠生辉。“服务基层、奉献青春”信念延续八十五载。

2022年暑期,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组建8支队伍,汇聚来自26个学院的100余名硕博同学,先后赴福建、贵州、山西、江西、湖南5省7市67个乡镇,就乡村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基层党建、两岸交流、数字经济等重要主题进行深入调研。

同学们走入田间地头,探访研学基地,调研重点企业,在乡村振兴的推进中,记录中国农村的巨变;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触摸共同富裕的未来。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田野,博士生服务团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对青年的殷殷嘱托,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献智地方发展,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一、见证基层善治的崭新画卷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

服务团走进嵩溪镇就豆腐皮产业进行了深入调研。豆腐皮作为清流县特色农产品,在疫情冲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面临“渠道打不开、销量带不动、价格上不去”的困境。服务团成员详细了解农产品品种属性、产量销量和生产组织形式等情况,立足“线上—线下”双市场,不仅在理论上提出“发展预制菜加工”“打造高端产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建议,而且在实践中线上联系企业家,为当地农户对接上一家东莞的预制菜加工厂,实实在在助力农民增收。

服务团成员汪庆浩表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在实践中学习,并将所学回馈了地方发展,真正感受到了实践的意义。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

服务团成员走近“颐养之家”,总结归纳当地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经验。不少农村留守老人怕麻烦、求节俭,安全养老成问题,老人在家不安居,子女在外难安心。渝水区“颐养之家”通过党建引领把居住分散的老人聚起来,一日三餐有人管,身体不适有人问,日常生活起居有保障。服务团成员记录比较不同“颐养之家”的构建机制与运行效果,抓住乡村福利设施建设“一老一小”两个端点,总结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渝水模式”,提出围绕“革命老区+善治新图景+产业新动能”三块招牌进行三产融合的建议。

服务团成员汤李琛表示,新余市的“颐养之家”解决了老人养老的切实问题,更推动了孝老爱亲的乡风民风蔚然成风。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党对百姓的真心,对民生的关心,在治理过程中的细心。

二、记录乡村振兴的硕果累累

湖南省长沙市湘江新区望城区

服务团成员走进白箬铺镇学习“聚人气以兴产业——强产业以引人才”的人才战略,探究其融入湘江新区的多重路径。服务团走遍每个村庄,与返乡创业“新农人”、基层治理一线村干部多次座谈,以白箬为家、与能人畅谈、为政府献策。围绕人才振兴,总结“党的建设引领——社会组织辐射——激发创新能量”基层创业梯队动员模式;基于地方禀赋,提出“以田园综合体实现产业跨界发展”“红色旅游+儿童友好型城镇建设”“自然科学亲子研学高地+自然亲和生态涵养旅游”等产业升级建议;展望金融创新,规划气候风险等农业保险服务体系,让创业新农人吃下“定心丸”。

服务团成员张渠成表示,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白箬,用笔触记录湘江。过去,这里是志士革命的沃土;现在,这里是孩子们安居的家园;未来,孩子们也会成长为新一代的青年,让乡土中国生生不息。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

服务团调研辣椒种植基地助力产业“辣”得出手的“类期货”模式,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经济作物存在大小年现象,农民往往因当年农作物价格强势跟风种植,导致次年产品滞销、价格跳水,“辣椒贱而伤椒农”问题迫在眉睫。八步街道合作社采取“类期货”模式赋予辣椒“金融属性”,通过“套期保值”减小价格风险,降低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服务团总结“类期货”模式运行机制及效益,进一步提出引入农业信贷、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对合作社的支持等建议。如今,越来越多织金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已积极推行“类期货”模式,实现了“做给群众看、带起群众干、带着群众赚”。

服务团成员冯梦涵表示,基层实践往往走在理论之前,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沃土的发展模式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人大学子也应把专业知识带到乡土去检验。

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服务团来到“中国黄芪之乡”——浑源县开展调研。一方面,服务团成员深入官儿乡了解黄芪种植、加工、销售,与农户详细交流,针对稳步拓宽销售渠道、打响品牌效应、推动三产融合等问题给出建议。另一方面,服务团助力当地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战略,提出“发展数字文旅”“文旅与康养相结合”“促进文旅产业变现”“延展‘文物+’产业链”等建议,让文旅康养成为“金山银山”,造福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绿水青山”。

服务团成员张晨涛表示,让好产品遇到大市场是我们的实践突围口,作为人大学生我们都应该去思考怎样帮助农民增收、助力环境保护,书写更多的“浑源故事”。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

服务团走进汐浦村树葡萄种植基地,了解基地“农户-种植基地-商户”农商对接经营模式,看到“新农人”的自豪和热情。树葡萄生长习性特殊,有一定种植难度,需要以新型农商对接经营模式提高流通效率。在深入了解树葡萄产业并分析对比同类产品后,博士团提出打造高端树葡萄饮品、优化线上销售策略的建议。基地负责人一次次让枯死的树葡萄树苗重焕生机,把园区里的一株株树葡萄树苗形容为自己的“女儿”,把将树葡萄树苗交到农户手中、送往全国各地当作“养女儿”和“嫁女儿”的人生大事,这份对土地的深情对每一位成员都是一次冲击和洗礼。

服务团成员党文悦表示,此次调研之行让我们领悟到了乡村土地上孕育的“工匠精神”,看到了乡村产业的蓬勃生机。

三、见证基层善治的崭新画卷

福建省福州市各区

服务团走进传统老牌台企“翁财记”的生产车间和台青登“陆”创业试水站点“唯美客”,与台商面谈、与台青交心。疫情影响下,消费模式转变、市场激烈竞争,台商投资创业面临全新挑战,但发展压力也是转型动力。服务团详细了解各行业台企风险挑战、发展瓶颈,在市场定位、宣传投放、数字赋能、人才吸引等方面提供建议。提交调研报告《关于疫情形势下台胞在榕投资创业发展机遇与挑战》为福州市惠台政策建言献策,基于问卷与访谈系统采集台商需求、建言转型发展,助力两岸牢筑产业合作这座“桥”,扬好共同富裕这架“帆”。

服务团成员陈景龙表示,在调研期间,我们认识了各行各业十余位青年台商、创业台青。相信“两岸心连心,中华一家亲”的情感一定会在青年的点滴交流中汇聚成时代潮流。

同样在福州,服务团成员走进有“三世宴琼林,敕建人瑞坊”之称的水西林历史文化街区,从题材、造型、形式、风格、内涵等多方面了解榕城传统文化保护成效,调研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瓶颈,并就街区发展规划提出青年建议:一是坚持对古建故居的保护性传承,划定建筑控制地带与环境整治片区,梳理文化根脉,采取“守旧如旧,返本开新”战略;二是开展河街、节点、巷内、线路等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打造传统性、现代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色小镇,让“传统”民生开花结果,动员全民参与,沉淀乡土韵味,形成良性文化生态。

服务团成员魏锦晖表示,文化建设是大家的事,只有每个人都尽一份力,才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四、时代呼唤真理,真理扎根时代

今年9月,在中国青年报联合全国16所高校打造的《思政第一课》专题节目中,服务团同学唐跃桓向全国青年学子分享了博士生服务团深入基层调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故事。

人大学子通过博士生服务团把自己的研究和祖国大地建立起联系。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与城市街巷发掘出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

借助博士生服务团,人大青年学子得以增进与农民、农业、农村的情感的联系,从实践中求知,以实践反哺。

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的殷切期盼;服务人民的情怀,实事求是的作风,是陕公基因对人大人的深沉呼唤;青年学子的社会奉献之旅没有终点,青年研究者的自我成长之旅永不止步。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研团工委、研究生会组织博士生服务团先后赴全国各地调研实践,成功为地方发展打造人大“青年智库”,为人大研究生成长构筑“实践平台”,形成了广泛、积极的社会影响。一些队伍撰写的调研报告获得地方领导高度重视,相关研究成果有的获得权威媒体报道,有的获得团中央、工信部等部门表彰。本年度的调研也得到《人民日报》、CCTV4海峡两岸等二十余家权威媒体报道,研究成果汇集8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田野,博士生服务团到最贴近群众的地方,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收获最真挚的情感。未来,博士生服务团将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助力一批批人大青年以更加昂扬积极的青春姿态,将实践的步伐印刻在时代画卷之上。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从理论走向实践 从校园走向田野

(责任编辑:董涵琪)

编辑:徐 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