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跨越海丝之旅:博大孔院学子携手起航,共绘文明交流新画卷
来源: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
时间:2024.09.06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精心策划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遇见中国·海丝行”于2024年盛夏正式启动。博洛尼亚大学孔子学院国际中文教师陈黄超带领着7位意大利学生,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一起参与了此次活动。这不仅是一次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中意德三国青年学子之间文化交流与智慧碰撞的盛会。

从北京出发,研学团队跨越山海,途经福州、武夷、厦门、泉州等地,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求知若渴的身影和欢声笑语。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古色古香中,学生们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海上贸易繁荣的时代;在武夷山的青山绿水间,他们见证了生态茶园的智慧与绿色发展的奇迹;在厦门的现代都市风貌中,他们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磅礴力量与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泉州的古老港口,他们更是深刻体会到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独特魅力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

除了对历史遗迹的探访,研学活动还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学生们在厦门大学感受学术氛围,在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在泉州开元寺领略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蟳埔村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此外,他们还共同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的“灵岩巍凝——云冈石窟历史与艺术展”,以及北京民俗博物馆,进一步拓宽了文化视野。

此外,面对突如其来的超强台风“格美”,研学活动并未因此中断。陈黄超与莱比锡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共同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如生动有趣的中文课、温馨的包饺子活动、精美的绣荷包制作等,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增进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来自博洛尼亚大学数学专业的Elio Ramazza同学表示,此次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遇见中国·海丝行”研学活动以北京为起点,学员们在带队老师们的引领下,先攀登了慕田峪长城,感受了古老防御工程的雄伟,随后又游览了北京的标志性景点,为接下来的探索之旅预热。抵达福州后,虽然遭遇了台风的干扰,但老师们迅速调整策略,组织了一系列室内活动,如生动的中文课和太极体验,让学员们在挑战中保持积极,并加深了彼此间的了解与友谊。

厦门之行更是令人兴奋。潘维廉教授(William Brown)的讲座为学员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他以外国人的身份解读中国的发展与文化,让大家感受到了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受益匪浅。随着夏令营的结束,他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感慨。但这段宝贵的经历与深厚的友谊将永远铭记于心。他相信未来一定会有重逢的时刻,与好友们共同回味这段美好的时光。

来自比萨语言与翻译学校国际贸易与市场专业的Valentina De Sabbata同学表示,她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与此次研学活动。在这次旅程中,她不仅与来自中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还共同探访了众多风景秀丽的景点和充满趣味的博物馆,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历史、美食以及独特的民俗习惯。尽管旅途中在福州遭遇了台风,但幸运的是,带队老师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应变能力,因地制宜地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室内活动,让这段经历更加难忘。

而谈及此行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她特别提到了在厦门大学聆听潘维廉教授(William Brown)的精彩讲座,以及在泉州蟳埔村亲身体验穿戴传统中国服饰与簪花头饰的那一刻,这些都成为了她心中宝贵的记忆。最后,她还对组织此次活动的所有老师及一路相伴的导游们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此次“遇见中国·海丝行”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对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深度探索,更是一次中意德三国青年学子间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机会。在研学过程中,青年们就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传承等全球热点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用青年的智慧和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未来,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激励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继续传播友谊、促进合作,共同书写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编辑:邱童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