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2023年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开幕
来源:重阳金融研究院
时间:2023.01.18

1月16日,2023年宏观形势年度论坛暨第四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开幕,本次论坛以“新的动荡变革期下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联合承办。

外交部副部长谢锋出席并发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联席理事长、巨丰金控科技董事长马琳致辞,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主持开幕式。近百位嘉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共同解读当下宏观形势,展望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发展。

张东刚指出,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的关键一年。智库向来是知识、智力和思想最密集的领域之一,在形势研究、理论创新、资政服务、国际传播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以“新的动荡变革期下的中国与世界”为论坛主题,共同探讨新时期中国与世界面临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既是智库领域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智库加强交流合作、凝聚共识力量,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而团结奋斗的创新之举。

张东刚对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智库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引,牢牢把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做研究阐释中国理论的捍卫者;第二,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为导向,紧扣党和国家战略需求,增强决策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突出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做持续贡献中国智慧的瞭望者;第三,以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目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库外交、智库外宣,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之理、中华民族之志、中华文明之美,做大力传播中国声音的示范者。中国人民大学正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新型高校智库,努力成为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示范区”。人大重阳是中国人民大学重点支持和建设的国际性智库平台,十年来在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宏观政策、绿色金融取得不少成就,希望人大重阳坚持国际性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价值引领力、思想创造力、理论创新力、文化传承力、服务贡献力、国际传播力,为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智库建设的新路再立新功。

谢锋发表了主题为《共迎时代挑战 共创美好未来》的年度特别演讲。谢锋用“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任何国家、民族和个人都不应该落下”“只有大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国与国才能和睦相处,人类持久和平才有希望”“开放是双向的,不能一边要求别人开放,一边关上自己的大门”“竞争应该是公平的,合理的,是你追我赶而不是你死我活”等金句向大家介绍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我国外交政策主张、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巨大成就等。谢锋还就中美关系未来展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等分享了观点,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谢锋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年以来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未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需要坚持如下方面:一要坚持共同发展,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注入动力。中国正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全球发展倡议落地生效,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二要促进共同安全,为实现人类持久和平贡献力量。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应该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大家都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持久和平才有希望。三要推动共同开放,为深化合作共赢创造机遇。开放是共赢的,打开大门的中国和张开怀抱的世界都从中获益良多。开放是双向的,不能一边要求别人开放,一边关上自己的大门。四要弘扬共同价值,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筑桥梁。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最大公约数,为破解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重要启示,为实现最广泛的国际团结提供价值纽带。五要承担共同责任,为维护国际战略稳定尽责尽力。找到造福两国、惠及世界的正确相处之道,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是对两国和世界人民应该切实负起的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该环节。

王轶表示,2023年1月,人大重阳迎来十周岁生日,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举行本次论坛,是希望能够在新年伊始,为大家搭建一个沟通平台,切磋探讨未来国际国内经济走向。同时,面对中国当前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在国际上面临的复杂情况,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发挥智库汇智、启智、生智的重要作用。

马琳认为,当前全球处于新的动荡变革期,导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演进的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特殊时期,企业的命运与能否洞悉宏观形势休戚相关。要认清宏观形势,加强掌握主动权的能力,提升驾驭未来的信心,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随后,论坛进入题为“2023年宏观形势与智库责任”的大会主旨讨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贾康,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光大银行原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武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智库理论与实践》主编、研究员刘细文出席并发言。王文担任主持人。

陈文玲认为在新形势下,中国智库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对外宣传展示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推动文明交流,展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光明前景,让世界能够信服,让世界能够认同,让世界能够和中国形成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所以,在强国的道路上,中国智库的历史责任是要成为理论的创造者、舆论的引导者、政策的设计者、国家战略的探索者、国际交流的贡献者。

贾康认为短期来看,2023年是我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忽视的关键契机,疫情防控形式在年中将继续改善,推动全年经济发展态势上行,全年经济增速有望超6%。中期来看,需要引领经济下行压力转换为“集约型的高质量发展”,在中高经济增速区间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这要求我国在“十四五”中后段力达年均5.5%-6%增速;“十五五”期间5%-5.5%是我们的目标,不要落到5%以下;“十六五”速度保持在4.5%以上;这样才能实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203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长期来看,要从制度创新入手,这离不开思想观念和基础理论的创新特别应该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关私有制的论述。

于运全认为,第一,需要讲好中国经济的故事。目前国际舆论关注中国的所有议题当中,经济议题是占比最大的议题,大概占到一半以上,这个议题也是相对来说对中国最为客观,评价最为积极的。第二,如何讲好中国经济的故事?在方法论的层面,当下最重要的是坚定共识,凝聚共识,坚持立破并举,坚定走自己的路。第三,智库可以做什么?一是从学理上讲清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长期性、理论性问题;二是自主搭建平台,自主构建中国经济评价指标;三是联合智库、媒体、经济学家、学者,与各个主管部门协同构建一个立体、良性的生态体系。

武健认为中国智库有责任关注和研究当下金融国际化的热点问题,不断提升在全球金融治理改革中的话语权。首先,要关注经济增长与对外开放的关联,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伴而行。其次,要关注绿色金融自我创新与国际合作并举。第三,要关注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适度弹性的有效掌控,实施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策略。第四,要关注互利共赢的双边、多边和区域间国际金融合作机制建设。第五,要关注有效规避美元汇率风险和应对美元霸权,不断探索完善货币互换、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数字人民币跨境交易。

刘细文认为中国特色的智库研究将围绕以下两个目标:一是中国特色的智库要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建设;二是要构建国际新的话语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智库的主要功能包括议题设置、对策研究、信息集成和智库传播,智库机构核心的价值应该体现在思想生产和沟通平台的搭建。因此,需要调整智库的评价体系,从智库创新的评价,咨政支持政策落实效果的评价,话语权的评价等方面展开。

在报告发布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廖群发布题为《劫后重启——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与中国未来》研究报告,这是宏观形势论坛之讲好中国经济金融故事报告系列第五期研究成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杨清清主持该环节。

报告认为,从全球局势来看,中期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以及通货膨胀的上行风险都进一步增大。如果逆全球化走向极端,则世界经济必将衰退至崩溃的地步。从中国局势来看,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2022年大幅放缓,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经济增长已达到制高点。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还是经济质量提升的角度,中国经济崛起的势头不可能改变,崛起仍是进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将继续提升。报告还认为中国经济已实现中高速增长,按当前汇率和价格水平计算,预计将于2030年从2021年的18.5%升至22.2%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高。

16日下午,论坛设有三场平行分论坛,分别为“大国博弈与智库作为”“提振信心与智库合作”“战略布局与智库创新的”,每场各有上下半场,近50位专家学者参与并展开深入交流。

在分论坛一主题为“大国博弈下的智库思想原创力与斗争性”的第一环节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文化纵横杂志社社长杨平,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学院教授欧阳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研究所前所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晓晶,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戈先后发表演讲。

在分论坛一主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智库国际话语权”的第二环节中,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前中东特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吴思科,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机构与智库评价研究室主任胡薇,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张胜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北京日报社长安街知事编辑部主编郭涛先后发表演讲。

在分论坛二主题为“中美关系、人文交流与智库角色”的第一环节中,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研究员李鼎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欧亚研究院执行院长许勤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副主任(线上)刁大明,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智库主任石晶,华中科技大学华中智库副院长、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先后发表演讲。

在分论坛二主题为“全球治理改革与智库公共外交”的第二环节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前副所长丁一凡,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朱旭峰,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智库办主任周湘智,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国图智研究院院长陈定定,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王磊,习近平外交思想和新时代中国外交网站编辑部副主任李小华先后发表演讲。

在分论坛三主题为“俄乌冲突、2023年国际局势与智库国际传播”的第一环节中,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副主任、教授李刚,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潘庆中,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彭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张晓萌,《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丁刚,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日涵,环球时报英文版副总编卢静娴先后发表演讲。

在分论坛三主题为“‘一带一路’十周年与智库国际引导力”的第二环节中,清华大学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院执行院长、智库中心副主任史志钦,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珩,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朱永彪,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戎先后发表演讲。

随后进入大会分论坛汇报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蔡彤娟,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处处长、研究员李鼎鑫,华侨大学世界文明对话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日涵分别进行三场分论坛的汇报。最后,资深媒体人、《环球时报》原总编辑胡锡进进行闭幕特别演讲。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设有主旨演讲、大会讨论、6场专题研讨、2场宏观形势全体大会及2场圆桌论坛。这是继在2017、2019、2020年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以及2022年连续两届宏观形势论坛后,人大重阳在建院十周年之际的首场活动。

(责任编辑:董涵琪)

编辑:徐 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