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青年外交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青年外交高校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齐聚中国人民大学,共同推动青年外交事业发展,为服务大国外交贡献青年力量。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外交高校联盟主办,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全国青年外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团委、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易在致辞中表示,高校是立德树人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时代青年、拓展青年对外交流平台的职责和使命。当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考验着各国的应对和选择。青年外交研讨会就国际形势新变化和青年外交新机遇开展研讨,意义重大。“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国际交流日益便捷的当下,青年群体在推动全球事务和增进国家互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数字治理、文明互鉴等充满生命力的新兴领域尤其需要青年贡献青春智慧。
与会学者围绕“国际形势新变化和青年外交新机遇”主题交流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担任研讨主持人。
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教授、外交谈判模拟与数据实验室主任、区域与国别比较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熊炜作了“全球秩序转型与青年民间外交”主题发言。他表示,当前全球秩序变革和民间外交呈现出显著的结构性转变,并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青年外交提出建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周鑫宇认为,青年外交既对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又关系着未来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他介绍了自己智库学生团队的“连接方式”,认为新时代青年开展公共外交要善于“连接”,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媒介编织青年交流网络,形成稳定的青年伙伴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王建华以本校为例,介绍了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青年国际组织人才。他建议通过短期研学培训和国际组织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使更多中国青年能够进入国际组织,承担国家战略使命,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所长、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崔守军以智利同中国学生的交流现状引入,他表示开展青年外交时,不仅要关注“北方国家”,更应为“全球南方”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夏菲表示,Z世代在推动民间外交和国际合作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他们成长于数字技术的浪潮中,拥有更强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生存能力,能够通过互联网接触世界各国的思想和文化,展现出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李巍主持。
交流环节,中央团校交流处潘萌针对实践中遇到的困惑,提出了“如何在议题设置中实现更好的互动效果”的疑问。熊炜进行了解答,他表示,双方关注重点不同导致了分歧的出现,以共同的问题导向设置学术交流议程更有利于发展共同的愿景。
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董霞作总结发言。她肯定了青年外交高校联盟成立3年来在各领域开展的活动和项目、取得的成果。她表示,青年外交的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答。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国际环境严峻复杂,青年外交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也肩负新的使命和责任。她呼吁各方汇聚智慧,共同推动青年外交事业发展、青年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青年外交高校联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实践和国际青年研究,着力培养国际化青年人才,举办了“未来峰会”青年圆桌会、全球南方青年领军者圆桌会、通州·全球发展论坛青年论坛等重点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充分发扬“实事求是”的校训精神和“独树一帜”的学科优势,积极承办并丰富联盟活动,为青年外交事业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