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第四届田野课堂交流大会暨田野课堂教学联盟成立大会,推动田野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副校长冯仕政出席活动。各地党政机关、田野课堂教学基地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30余所学校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林尚立在致辞中表示,田野课堂是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全要素、全环节、全流程再造重组社会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要推动田野课堂紧跟时代步伐,坚守育人之本、深化田野中的“大课堂”,加强资源整合、打造田野中的“强联盟”,扎根中国大地、推出田野中的“好成果”,为学生成长提供新空间、为学科建设注入新活力、为服务发展贡献新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处长吴健介绍2024年度田野课堂教学情况。
田野课堂教学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由中国人民大学发起,将构建学科跨界协同网络,进一步拓展高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领域协作,推广田野教学模式,探索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中“全人教育”的实践路径,打造新时代高校育人创新标杆。
(林尚立,冯仕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应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熊春文,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郑莉,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主任董磊明,吴健宣布联盟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庄乐言宣读联盟倡议书,赵一红作为联盟代表发言。)
田野课堂广西靖西组学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2022级本科生陈航焜,“行走中国”学员、厦门大学艺术学院2023级本科生杨涛闻,田野课堂优秀营员、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生王一诺,“新汉学计划”学员、四川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祖鲁,田野课堂往届学员代表陈庐冰、邸琛书,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师张瑞辰从不同身份视角分享了“我与田野课堂的故事”。
开幕式上发布了《田野课堂教学手册》、田野课堂人才培养改革系列第二辑《扎根实践: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田野观察》、《田野通讯》等系列成果,并推出“田野报告国际传播计划”。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邓燕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院长狄金华,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黄晓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田野课堂教学中心主任陈那波为成果揭幕。)
(冯仕政主持开幕式。)
总结交流环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团委书记刘峰、广东省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谢志斌、山东省淄博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吕红星作为田野课堂教学基地代表致辞。他们表示,田野课堂师生躬身田野基层,为地方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支持,希望各方深化协同合作,将基地打造成基层治理的“实验室”、培育社会治理的“生力军”、构建校地协同的“创新链”,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绽放亮丽光彩。
河北省定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凯,山东省曲阜市副市长周凯,四川省德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徐文春,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任立斌,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张芳为2024年度田野课堂“优秀营员奖”“优秀领队奖”“优秀带队教师奖”“优秀集体调研报告奖”“优秀个人调研报告奖”获奖代表颁奖。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孙权主持,并宣布2025年度田野课堂教学项目正式启动。
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应星和中国社会学会原副会长、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宁分别以“如何增强田野调查的厚度?”和“田野调查中的资料效度问题”为题作演讲。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富晓星主持。
当天下午,田野课堂成果交流分享论坛和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圆桌论坛同步举行,各田野课堂基地代表、带队教师代表、学员代表围绕田野课堂校地共建经验、田野课程规范化改革、质性研究资料库搭建等问题作交流分享。
2017年,田野课堂正式启动,通过扎根真实、鲜活、开放的社会现场,推动田野与课堂的有机循环、迭代生长,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成为社会研究的参与者、社会问题的解决者。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教学中心成立,统筹推动课堂的课程化、学分化建设。目前,田野课堂已成为全校性项目,深入实现打通大中小、联手多项目、融通多学科、贯通本硕博、联通校内外、沟通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