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至6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副校长郑新业在出席第八届世界汉学大会期间,到苏州考察调研。
11月5日,林尚立会见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林尚立对苏州市委市政府给予中国人民大学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展现了“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苏州以文化经济“双面绣”为城市特色,双方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产学研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共通之处,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学校将继续发挥学科优势、智力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优化苏州校区发展布局,与苏州市委市政府通力合作、携手并进、共谋发展,在沟通交流、互惠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助等方面拓展新思路、打开新局面,更好地助力苏州经济社会发展。
刘小涛代表苏州市委市政府对中国人民大学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苏州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给予我们莫大鼓舞和鞭策。苏州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希望中国人民大学继续发挥“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办学优势,进一步优化在苏学科布局,不断加强与苏州市在人才培养、智库建设、国际交流、产业转化等领域的合作。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科研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机关部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11月6日上午,林尚立听取苏州校区工作汇报。林尚立指出,苏州校区是学校整体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国际、探索中外合作办学和培养高端人才的实验基地,一直致力于为学校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作出探索。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提升履职能力,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奋斗者和先锋队,为建成苏州最美校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林尚立围绕“五个着力”部署了苏州校区工作。一要着力构建融通协同的体制机制,加强多校区融通、各部门协同,集中力量办大事、用尽办法办成事;二要着力盘活存量、挖掘资源,积极推进智慧治理学院建设、人文经济学研究、中欧文明对话等重点工作,持续扩大苏州校区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三要着力构建以长三角腹地为核心的“增长极”,发挥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作用,围绕科学研究、教学服务等方面构建新增长极,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作贡献;四要着力发挥高校作用,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凝练特色、发挥优势,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五要着力构建中法友好合作交流机制,推进中法交流合作,打造品牌活动,进一步推动中法文明交流互鉴中心和中欧文明交流平台建设。
随后,林尚立赴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和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双方就推进校地、校企深度融合,商谈智慧治理、人工智能等领域人才培养等事宜进行交流研讨。
11月6日下午,林尚立会见了在苏校友代表。他介绍了学校发展的情况,对校友们始终关心和支持母校发展表示感谢,并听取了校友代表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智库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他表示,希望校友们在苏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母校发展、苏州校区建设助力,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1月7日上午,郑新业调研苏州校区总体工作开展情况,并看望慰问苏州校区教师代表。苏州校区管委会副主任、远见书院院长、国际书院院长、中法学院院长王小虎汇报了苏州校区总体情况,苏州校区党委书记伍聪就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等工作做了专题汇报。
郑新业表示,苏州校区在异地办学和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他对苏州校区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从政治上看、战略上谋、基础上抓、重点上拓,扎实推进苏州校区建设。二是强化主体责任,要抓实抓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筑牢思想意识防线,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三是坚持守正创新,要紧紧围绕“走新路、开新局、创一流”的工作要求,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寻求新突破,为学校发展作出新贡献。
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主任高燕燕,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晓萌,中法学院法方代表魏让方(Jean-François VERGNAUD)等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