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人民大学师生支援抗震救灾活动侧记:倾大爱,真情切,众志成城同超越
时间:2008.05.27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灾情传来,举国同悲。灾区人民的安危,时刻牵动着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的心。学校3万名余师生在无比震惊悲痛之余,积极行动起来,倾大爱,献真情,展现了一幕幕人文关怀感人的画面,谱写了一曲曲人文支援的感人壮歌。

风雨同舟 心手相连

汶川告急、北川告急、绵竹告急、什邡告急、都江堰告急……突如其来的灾难令人震惊,令人痛心……

第一批捐款

灾情发生后,学校领导立即要求各学院、各部门全力做好相关工作,纪宝成校长、程天权书记带头募捐,全校师生踊跃捐款,在第一时间向中国红十字会递交了师生的第一批捐款。5月14日,学校决定在师生个人捐款的基础上,由学校向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并四川省教育厅捐款50万元,用于支持灾区中小学师生度过难关和灾后学校重建工作。纪宝成校长、程天权书记亲笔致信慰问,代表全校师生表达为灾区人民,特别是灾区的教育事业尽绵薄之力的真切心愿。四川省委、省政府14日当晚立即致信人民大学,感谢学校的慰问和捐款。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再次来信,向学校表示感谢:“你们的亲切慰问和无私援助,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团结奋斗、战胜灾害的斗志和信心,体现了对四川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一定能够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感人的捐赠场面

募捐点现场每天都排起长长的队伍,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展现在眼前。

已过八旬的新闻学院离休教师蓝鸿文不顾年事已高,坚持要亲自向灾区捐款捐物,他用轮椅推着行动不便的老伴先来到捐物点,向工作人员递上他们向灾区捐献的衣物,而后又推着轮椅蹒跚来到财务室,向灾区人民捐款。他们用颤巍巍的双手把捐款递给工作人员,泪流满面:“四川遭了这么大的灾,灾区人民受了这么多苦,我们年纪大了,帮不上太多的忙,这也是我们对灾区人民的一点心意吧!”

一位同学来到捐物点向灾区捐出一套衣服,正待离去的时候,他询问工作人员:“可以给灾区捐鞋吗?”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匆匆离去,并很快返回捐物点,将一个鞋盒交给工作人员,里面装着崭新的一双运动鞋。正待他要离去的时候,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他脚上穿的鞋远比他捐出的鞋破旧,工作人员的眼眶湿润了。还有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女同赶到成都,希望前往汶川灾区担任志愿者,被当地工作人员劝回后立即购买了1500箱矿泉水捐送往灾区……

在异国他乡留学的人大学子也不忘灾区人民。5月14日下午,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学习访问的中国人民大学EMBA美国访学班的教师和学生代表来到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为四川地震灾区捐献2500美元现金,并由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紧急转往四川地震灾区,还有留学在外的学生特意打电话回国,委托同学代为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份心意。

外国留学生也加入了募捐的队伍。5月16日,留学生们在公寓前搭起了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临时捐款台,上面写着:“一个世界,同一颗心”,“Let’s all give a hand”(让我们伸出双手吧)。大家在捐款之后纷纷在留言海报上用各自国家的语言,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慰问和祝福:“不要悲伤,一切不幸都是暂时的,明天会更美好!”、“孩子不要哭泣,我在为你祈祷,为你祝福” “加油!中国!”当天下午,留学生代表便带着各国学子沉甸甸的爱心和嘱托前往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募捐款9198.2元送到工作人员手中。

5月25日下午,人大出版社员工利用休息时间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行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同志《新三字经》签售、义卖活动,活动所得书款全部捐给灾区。在前期捐款中,人大出版社通过大学出版协会捐款50万元,书报资料中心和人大附中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分别捐款10万元、41万元。

人大附小先后两次向校工会送来师生的捐款,很多小学生甚至抱着存钱罐就来到学校,清点时发现,捐款中既有几块钱面额的零钱,也有百元面额的大钞,很明显捐出的都是同学们自己的压岁钱和零用钱。工作人员加班至深夜才汇总出附小的捐款额,48万元!手捧着孩子们的一份爱心,大家无不为之动容。

截至5月2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捐款总额已达508.2万元!

特殊党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普通捐献的同时,自发、自愿地再次以党员特有的方式——交纳“特殊党费”支援灾区。清点党费时,在出版社一位同志交纳的特殊党费的信封中看到了她写给党组织的一封信:“敬爱的党组织:这500元是我为父亲交纳的最后一笔党费。我的父亲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生热爱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和祖国,但不幸因病在今年初去世。他未曾想到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会给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带来如此沉重的灾难。如果他还在世一定会伸出他援助的手同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震的。为圆我父亲的心愿,为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为震区受难同胞早日重建家园,在此我替我父亲交纳这笔特殊党费,我父亲在九泉之下也欣慰了。这也是我怀念我父亲最好的方式和报答他的养育之恩了。”

截至5月26日下午,全校各基层党支部开展“交特殊党费支持灾区抗震救灾”活动,已收到特殊党费64万余元。

踊跃献血

校园里、天地人大BBS上,献血成为了热门话题。一位ID为naiad的同学在网上发贴号召大家去北京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说:“灾区有很多人由于失血,生命正一点一点远离他们,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能够给予的给予他们。我们向灾区献血吧,同学们……。一位ID为canna的学生在标题:为《 海龙大厦门口就有献血车,大家去献血!》的帖子中说:“经了解,海龙大厦门口常年都有献血车,今晚我和同学去献了血,好多好多人,从早上十点开始,现在都没有结束,采血的大夫和护士一天都没吃饭,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献血。人大人团结起来,作为年轻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团委设立的献血报名处,短时间内就有数百名同学登记报名,经济学院等也分别组织了献血活动,在北京很多献血站也都出现了人民大学学生的身影。有几位同学结伴去西单采血点,为了献血整整等候了6个小时,在献血完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说:“我和同学们都觉得特别值得,我感到很荣幸。愿我们的血尽快流向灾区,抢救灾区同胞的生命,帮助他们脱险。”

一袋袋殷红带着体温的鲜血,带着人大学子青春和激情,带着来自心灵的温暖和祝福,直接流向灾区的同胞们,托起生命的希望。

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筹措善款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的第一天,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青基会联合主办的“万家企业、万名师生、心系灾区、为国分忧”誓师大会暨中关村科技园区抗震救灾捐赠仪式在人大明德广场庄严举行。激昂的国歌声中,中关村两万家企业代表集体誓师,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款物3亿元,并设立上千万元的“中关村教育基金”,支援灾区学校重建工作。

祈愿祈福 心系灾区

5月13日,校园BBS上发起倡议:“为悼念地震死伤者,提议今晚十点钟宿舍集体熄灯3分钟致哀,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这则倡议被校内所有QQ群转发,同学们口口相传,传遍了全校每一个宿舍,整个过程不到半小时。晚上十点,熄灯三分钟活动在一片沉静中默默进行,同学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地震遇难者的哀思。

5月14日中午,人大学生自发组织灾区人民祈福活动,500个彩色气球携带着同学们的祝福飞向蓝天,放飞大家的共同心愿,表达对遇难者的悼念,为灾区人民祈祷平安。校党委书记程天权亲自来到活动现场,与同学们共同放飞气球,因公务不能赶来的纪宝成校长也亲自打来电话,号召同学们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校学生会、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勤工助学服务中心等学生组织还开展了千纸鹤祝福和签名活动。数百名同学折纸鹤,写祝愿卡片,上千名同学在写有“爱满人大,祈福灾区”字样的横幅上签名,表达自己为灾区人民的祈愿。

5月16日晚和19日晚,公共教学二楼门前广场先后两次布满烛光,数百名同学聚集起来,用点点烛光寄托哀思,用声声祈祷传送祝福。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学校制定思想哀悼日期间工作安排,校园内降半旗致哀,校园网主页、天地人大BBS均改为黑色致哀。下午14时28分,学校所有教学楼打铃3分钟,正在上课的老师和学生在教室集体默哀;没有课程安排的学生自发在各宿舍楼活动室或自习室参加默哀活动。校领导及各单位行政工作员在会议室集体为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3分钟。当晚,200多名外国留学生自发组织的烛光追思会上,来自十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分别用法语、英语、俄语、意大利语、韩语、越南语和阿拉伯语等各自的母语,慰藉灾难中死难者的在天之灵,表达对灾区群众的真切祝福。

人间有爱 情满人大

5月12日,地震灾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详细了解来自地震灾区的学生和家在灾区的教职工的情况,学生工作部门建立了对受灾学生的摸底排查信息实行每日一报制度,建立心理关怀驿站,确保学生情绪稳定。

5月19日,学校发布《关于为灾区学生发放第一批慰问金的通知》,决定为家庭受到较大影响的受灾地区学生发放慰问金。学校特别建立了受灾补助基金,确保学生在经济上无后顾之忧,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灾失学,因灾辍学。

5月20日上午,程天权书记主持召开地震受灾地区学生座谈会,与28名受灾学生代表座谈,了解同学们家乡受灾的具体情况和他们目前的思想及生活状况,向他们传达全校师生的慰问,鼓励灾区同学化悲恸为力量,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重建自己美丽的天府之国。来自北川县的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钰琳同学用哽咽的声音叙述了家中的情况,但她坚强地表示,将会用加倍的努力学习,报答父母报答家乡的养育之恩,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之才。其他学生代表们也纷纷向学校领导和所有关心、帮助自己的师生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他们都表示,要坚强面对这次特大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勇敢地担负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以学业为重,以实际行动作为对家乡重建事业的支持。

研究生院青年教工孟林的家在地震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父母至今没有取得联系。研究生院党支部迅速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纷纷捐款表示鼓励。程天权书记还亲往看望了孟林,向他表示慰问。孟林承受住了巨大的悲痛,依然坚持在工作的第一线。宣传部青年教工吉昌华家乡在绵竹县,家中的房屋在地震中坍塌,父母亲生活遇到很大困难,宣传部党支部也为他捐款,表达深切慰问。

来自受灾地区的人大教职工在担忧家乡,挂念亲人之时,仍坚守岗位,兢兢业业,把担忧和挂念化成对工作的全力奉献。后勤集团有20多位家在灾区的合同工,家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甚至房屋倒塌,家产全无。但他们都选择了坚守岗位,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位职工说道:“我们相信党,相信政府,家人一定能得到妥善的安置,我们一定能战胜地震灾害!”这种感恩的坚强信念让闻者无不动容,学校也向每一个家在灾区的师生员工传递着无微不至的关怀。

5月16日,人民大学30余名四川籍同学自发在校园内深深鞠躬,代表四川人民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全国人民在此次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关心和帮助。他们身着自己制作的体恤衫,高举“四川将铭记这一切,感谢你们”,向全国人民深深致谢!搜狐网站转载这一消息后,引起众多网友热评,当日列为图文新闻头条。

一名川籍同学的博客里记载下这样的心声:曾经的四川与美好和幸福同义。曾经的山清水秀,瞬间随即永恒,废墟与瓦砾,只留下一片记忆。一提到四川二字,就忍不住抽泣。灾后救援,总理亲为,全国义举,中华一心。你们说,别让废墟中的人,以为自己在孤军奋战,全中国的人和你们在一起!装满了现款的捐款箱,为四川祈福的千纸鹤,不断的短信来自人大各个院系各个省份的同学,询问还能为四川做点什么。还有很多组织,很多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一直在为四川做着自己的努力。四川人民在流泪,是这样一个民族,是这样的13亿人民,让我们更加明白,华夏为何而生生不息。天佑中华,我们同舟共济,天佑中华,你们便是四川身后辽阔的天空。

一名教师看到四川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立即赶往灾区,不顾个人安危,不分昼夜操劳,冒雨慰问群众,鼓舞被困灾区人民,总能看到总理鬓间的霜发、深深的皱纹和劳碌的身影,于是在搜狐网上发文,强烈建议:希望温总理能睡会儿,文中深情地说:“我们可以想见温总理这几天的不眠不休。在全民都已经自觉行动起来的时刻,我们要强烈建议:温总理,您睡会儿吧,不要太累了!”道出了所有人大师生的心声,道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

立学为民,治学报国

作为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坚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人大精神,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保持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学校理应发挥自身特色为灾区重建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纪宝成校长亲自主持会议,就四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进行了分析,呼吁广大教师及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他强调,四川汶山地震是一场空前的劫难,抗震救灾过程中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民族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运作方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及实践等,都值得通过学术文章、宣传文章乃至文学作品反映出来,很多丰富的素材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他呼吁,广大教师及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为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社会救助、应急体制以及残障人士保护等大量社会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建议。他要求相关学院和有关部门要尽快行动起来,积极规划选题,一方面要拓展理论研究的视野,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力度,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在第一时间形成了“四个一”的协同攻关科研机制,即建立与各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联动机制,建立重大课题联合攻关领导小组,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选题研究目录,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全校师生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为灾区,为国家重大事件应对提供决策建议服务。

大批专家学者将目标投向相关领域,发挥专业所长,在媒体发表文章,或接受媒体采访,积极为抗震救灾建言献策。

灾情发生后,公共管理学院王宏伟副教授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的特约嘉宾,以应急管理专家的身份参与节目的录制,在从凌晨4点到上午9点长达5个小时的直播节目中,对汶川大地震的应急救援行动进行分析和点评。

张成福、赵锡军、喻国明、金灿荣、莫于川、文跃然、许飞琼等学者接受媒体采访,高度评价了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的快速反应、得力措施和各部门各地区间的科学协作。

公共管理学院毛寿龙教授对灾后重建工作提出建议,提出灾后重建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工作,要兼顾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以招标方式运作重建工程,充分发挥资金效益,更合理地配置资源。

财政金融学院赵锡军教授针对此次地震灾害中,由于遇灾的居民投保意识淡薄,大部分没有购买人身保险,只能依赖公益慈善团体社会募捐,灾后重建恢复家园的资金缺口较大等问题,呼吁理财机构高度重视,让金融市场在赈灾中发挥更大作用。

公共管理学院姚永玲副教授关于四川绵竹汉旺钟鼓楼保护的建议被四川省有关部门采纳,决定永久保留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震遗迹,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预案。

新闻学院教师胡百精主持“512四川大地震国家公共传播与社会情绪引导研究”特别课题,并且作为国务院新闻办、国家外文局地震舆情专家组成员,自5月13日起每日提供建议报告,其中“全面、公开、快速是最大的政治”、“生命意识放在第一位”、“迅速控制重大灾情中的谣言”、“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抚慰”、“防范西方媒体分化国内舆论情绪等建议”被相关决策部门采纳。

法学院杨立新教授在《检察日报》发表文章《地震引发的民事法律后果分析》,对大地震造成的孤寡老人监护、孤儿收养、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物权标的物的意外灭失风险负担责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经济学院刘元春教授在《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文章,对地震是否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方向产生影响发表见解。

哲学院吴潜涛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主义互助精神的生动体现》。

5月20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退休教师赵颖主动请缨,随团中央“灾区青少年心理康复援助专家志愿团”前往灾区,开展心理康复援助及志愿者培训工作。她已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二十余年,2001年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退休后仍然继续奋斗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一线。她深情地表示,自己作为一名心理健康工作者,在为死者默哀,为生者祈祷,为灾区募捐的同时,更希望能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长期的经验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

全国政协委员、我校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萍教授随文化艺术界人士赴川参加在北川、绵阳等地举行的文化志愿和赈灾义演,在帐篷小学为孩子们讲授京剧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支持和慰问。

人民大学广大学生也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为灾区人民贡献力量。

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沈小钰自灾情发生以来一直在为抗震救灾工作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和其他三名同学一起购买了价值四千多元的药品,委托成都的同学转交抗灾部门,希望尽可能地帮助需要药品的家乡人,与此同时,她还报名申请成为国际救援志愿者,并希望能在不久的将来随队深入救灾一线;她认为,博士生应该更多地思考此次地震灾害,从学术层面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5月15日,社会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张庆宁博士抵达四川地震中心什邡镇,展开了现场救助、辅导、临终关怀等工作,并提供灾后重建与移民的人类学咨询。

5月20日,社会与人口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黄峥奔赴四川灾区进行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工作。

公共管理学院几名四川籍研究生在短短几天内,翻译查阅大量一首资料,撰写了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思考和建议》,结合唐山地震、台湾“9.21”地震、日本阪神地震的灾后重建案例,提出了对此次受灾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存等方面应该注重的八个问题及相关十条建议。与此同时,人民大学第二期跨学科博士生沙龙“法治背景下的灾害应对机制”顺利召开,同学们踊跃为灾区重建、健全灾害应对建言献策。

灾害发生至今10余天的每一个瞬间,人大师生点点滴滴的行动,平淡却感人。纪宝成校长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满江红•四川汶川大地震》最恰当地概括了全国人民以及人大师生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

“灾变惊魂,一刹那、山崩地裂。待转眼:残垣断壁,生离死别。天地不仁当此最,人间惨痛于斯绝。举国哀、洒泪对疮痍,心流血!
抢生命,无停歇。倾大爱,真情切。有军民共奋,八方齐协。众志成城抒激烈,神州同忾坚如铁。待从头、收拾碎山河,同超越。”

(中国人民大学学校办公室 据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校工会等资料整理)

(编辑:冯丰)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