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首封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送出
来源:文/任瑾 图/毛岩政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时间:2024.07.17

7月17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首封博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送出,正在田间地头观测水稻长势的何培雄收到了这份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亲手送上的特殊礼物。

何培雄目前就职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这位2020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年轻人,即将成为中国人民大学2024级企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欢迎你从广袤的黑土地走来,从人民大学再度启航!”看到脸上挂着晶莹汗珠的何培雄,张东刚代表学校送上录取通知书,并一一介绍入学礼物背后的故事。

张东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具有劳模教育的历史传统。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从人大出发,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今年,学校首次设立了“英才培育计划”,招收了一批像何培雄一样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突出工作业绩的杰出青年,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人民大学的课堂不仅仅在一方校园内,更在广阔天地间。” 张东刚勉励何培雄以迈入人大为崭新起点,结合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勤奋耕耘、严谨治学、锐意创新,成为劳模精神与人大红色血脉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弘扬者,争做复兴栋梁,勇当强国先锋,继续在广袤的中国黑土地上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何培雄生长在甘肃农村,从小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那时候,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农用飞机、联合收割机、大马力机车在田间作业的镜头,我就特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开着这些大家伙播种、收割,父母一身轻松惬意地站在地头看着我。”

毕业后,何培雄一头扎进北大荒最偏远的农场,今年已是第14个年头。

十余年来,他搞了6项发明创造、8项技术改装,有了3项专利,转化科技成果12项,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20余项,每年累计为种植户节本增收500余万元……还获得了“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被稻农们亲切地称为“小能人”。

(何培雄(左四)向农场技术人员讲解农业新技术

“不是单纯的种地,现代化的大农业有着独特的魅力”。何培雄用科技发明给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带领团队积极探索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绿色生态可循环的庄园式农业,为农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新路。

(何培雄和他的发明)

手机无线电井遥控装置是他的研发之一,已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范围内的54万亩水田、1800眼电机井上推广使用。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劳动成本270万元、电力资源16.5万千瓦时、水资源300万立方米。

中国人民大学是何培雄向往已久的学术殿堂,收到“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无比激动、备受鼓舞。

“我是农民的儿子,自小在农田里长大。从北大荒的技术员,到农机工程师,再到企业的管理人员,我始终坚信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这十多年来,我深刻认识到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觉得自己需要系统研究学习,才能在这个领域深耕、精进,所以决定读博深造。”

农业企业现代化发展是何培雄未来的努力目标,因此他选择企业经济学作为自己博士研究生阶段的专业。“人民大学有一流的大师、一流的学术氛围,我希望自己能够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专注研究现代农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等课题,使更多中国农产品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中获得更大影响力。” 

何培雄此次能够重返校园学习,得益于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首次面向各行业优秀人才招收博士研究生的“英才培育计划”。“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今年,一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成绩的奋斗者通过该计划层层考核脱颖而出,进入这所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学继续深造。

此时的农场,万亩水稻正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何培雄神采飞扬地介绍着从研发新技术提高水稻亩产,到智能化机械和数字农业管理云平台推动农业企业发展的历程。期待丰收的喜悦和被录取的幸福在他的脸上荡漾开来。

祝贺何培雄!祝贺每一位人大研究生新生!

今天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将陆续派送。来自人大的新生专属纪念将和学校的祝福一起奔向各位新生。祝贺你圆梦人大,站在新的起点上,人大期待着与各位新生并肩前行,成为更好的自己。

编辑:胡艺丹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