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中国人民大学2024—2025学年新生开学第一课开讲
来源:文/校报 刘晓阳 图/崔晨 姚伟康 杨正皓
时间:2024.09.09

9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2024—2025学年新生开学第一课开讲。

学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以“中国人民大学的红色基因与历史贡献”为题作专题讲授,勉励新同学赓续红色基因,心怀远大之志,搏击时代巨浪,勇做新时代先锋闯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史上书写灿烂篇章。

张东刚与2024级新生一同重温了1937年毛泽东同志为陕北公学成立所作题词。87年前,这163个字整齐地写在用白灰粉刷过的陕北公学照壁上和救亡室的墙上。题词振聋发聩、振奋人心、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深刻揭示了陕北公学的办学宗旨、办学使命,彰显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也奠定了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的政治规格和精神底色,是人大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之源和力量之泉。他表示,同学们要深刻把握题词所蕴含的精神内涵——认准“一个目标”,即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明确“两个反对”,即反对狂妄分子、风头主义者;弘扬“三种精神”,即斗争精神、牺牲精神、实际精神;践行“六种品质”,即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坚定的、勇敢的,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担当起“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时代使命。

张东刚在讲授中系统回顾了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走来,历经“前身时期”“命名组建时期”“复校后恢复发展”以及“进入新时代以来”四个办学阶段的恢弘发展史,并总结了学校在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伟大探索和实践中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张东刚指出,作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源头、人才摇篮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在87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前身时期,学校致力于造就“革命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典范,谱写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上的新篇章;命名组建时期,以培养万千“建国干部”为目标,为创办中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先行探索、树立典范;恢复发展时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双一流”建设、科学研究、智库建设、国际交流等各项事业取得突出成绩,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学校发展提出政治嘱托。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进程上阔步前行,正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张东刚指出,从陕北公学时期至今,学校共培养了38万余名高水平建设者和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不仅树立了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成功典范,成为新中国文科高等教育的“工作母机”,更挺立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作出了奠基性、引领性贡献。

张东刚寄语2024级新同学,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的政治嘱托,自觉传承践行“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始终秉持人大人听党话、跟党走的忠诚品格,勇做青春向党、信念坚定的“忠诚先锋”;始终心怀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的家国情怀,勇做心系人民、服务人民的“为民先锋”;始终传承追求真理、追求创新的治学传统,勇做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知识先锋”;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实际作风,勇做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实践先锋”;始终葆有胸怀天下、互学互鉴的宽广格局,勇做富有远见、兼收并蓄的“开拓先锋”;始终弘扬奋进在时代前列的担当精神,勇做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奋斗先锋”。

近9000名2024级新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聆听,开学第一课由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主持。

编辑:汪浩然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