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经济参考报]纪宝成代表:加大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时间:2006.03.09

“教育是关系到13亿人最大的公共事业,为什么就不愿意多掏钱?”纪宝成说,“归根到底还是对公共事业不够上心、不够关心。”

  “在不少地方的领导心中,‘公共’二字已经大大淡化甚至没有了,认为实行市场经济了,什么都可以市场化了,包括很多应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事业。一些领导主要关心的还是GDP等数据。”他指出,重经济发展轻社会事业的片面发展观、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泛市场化的理论误导,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些深层次原因。

  具体到教育领域,近些年来广为流行的教育产业化思潮就是典型表现。纪宝成多次做过教育方面的深入调研,他表示,“在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下,有相当一部分地方教育增量部分的经费拨款严重不足,如对大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拨款只有2000多元,这点钱能培养大学生吗?加上规定的收费也难以维持运转。有的学校就在教育产业化的名目下乱收费,或者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有的中小学校甚至为了挣钱把操场卖掉搞房地产开发。”

  如何真正保证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里程碑”牢固树立?纪宝成提出了加强教育投入立法的建议。

  纪宝成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体现了温家宝总理和本届政府的勇气和决心。但这只是政府层面的承诺,还需要进一步纳入到法制的轨道。”

  他建议,包括义务教育在内的公共事业,其预算和决算都要纳入人民代表大会的审议范围;对于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的使用,也要纳入审议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良性的财政性教育拨款体制。

  相关链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从2006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今年在西部地区实施,明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这意味着到2007年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将实现“全免费”。温家宝总理说,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此,今后五年国家财政新增义务教育经费累计将达2182亿元。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日前表示,2006年启动这一改革,中央财政预计新增投入约102亿元,地方财政新增投入约38亿元。

来源:经济参考报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60309/0905587355.shtml

(编辑:郭燕)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