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北京青年报]人大开讲“国学论坛”
时间:2005.12.15

从先秦西汉讲到清朝末年———

本报记者朱玲、徐笛报道“‘国学’能够增强中国人的归属感、认同感,它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味‘凝聚剂’,有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昨天下午,国际简帛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庞朴以《谈“无”说“玄”》为题,在人民大学逸夫楼报告厅拉开了人大“国学论坛”系列讲座的序幕。

庞朴先生从造字的初义讲起,阐述了“无”的三种境界———“得到后的失去”、“看似无,实则有”、“从未存在过”,从“玄”字讲到道家对水的崇拜,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有”和“无”这一高深的哲学命题。约400多位来自人大及社会各界的听众聆听了讲座。“人大国学院不仅有培养国学研究精英的责任,也有普及国学的义务。‘国学论坛’将长期开办下去,从先秦西汉讲到清朝末年,将陆续开设‘红学’系列、思想史系列、中国史系列、古典诗词系列、西域文化系列等系列讲座,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人大国学院院长冯其庸告诉记者。

原文链接:http://ent.ynet.com/view.jsp?oid=7043892&pageno=1

(编辑:王莉)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