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人民政协报]动能向新 趋势向好
——专家解读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来源:人民政协报
时间:2025.01.20

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总量突破13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17日出炉。

在17日上午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举办的“年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与会专家认为,面对内外部复杂环境,2024年中国经济呈现总量向上、动能向新、外贸向好、金融向实的发展势头,2025年仍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值得期待。

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看来,2024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有诸多亮点。例如,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12月当月同比增速超过6%。这与近年来中国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密不可分。随着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改善,将带动更多“向新而行”“向绿转型”的投资。

此外,202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3.5%,服务零售额增长6.2%,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提升。“这些反映出当前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文娱、旅游、体育、健康、休闲等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服务性消费市场发展、服务品质增强。”郭丽岩指出。

2024年中国对外贸易彰显韧性,进出口总值达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第8年保持增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周密表示,中国总体制造能力的提升和竞争力的提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说明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有相当强的竞争力。中国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执着,使得中国产品能够更及时高效地满足海外需求。

同时,中国外贸的韧性还来自持续推进改善贸易环境,在实施好、升级现有自贸协定的同时,积极与其他国家商签新的自贸协定。这为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贸易业态、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空间。

展望2025年,专家们指出,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郭丽岩表示,中国经济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和支撑,如创新引领力、内需主动力、外需支撑力、改革激活力、安全保障力等。这会为2025年中国经济稳增速、优结构提供良好支撑。

如在创新方面,当前生产要素加快向新质生产力方向汇聚,各地对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强化创新引领力高度重视。

周密认为,在对外贸易方面,2025年外需可能比2024年更强。他指出,中国外贸之所以近年来能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下保持增长,本质上是因为外贸企业拥有应对能力和创新动力。因此,面对2025年外贸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冲击,应该有更强的信心。

2024年,中国金融总量平稳增长,有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回升向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陆利平预计,2025年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码。就金融角度而言,货币政策从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在2025年将会持续发力,央行加快流动性投放,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可以稳预期、提信心。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认为,2025年一方面要处理好新旧动能之间的关系,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发展新动能,也要重视包括房地产、传统服务业等在内的传统领域。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应合理配置各种要素,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弥补某些领域的需求不足。

(原文刊载于《人民政协报》2025年1月20日第01版)

原文链接:[人民政协报]动能向新 趋势向好


编辑:范好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