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 |
在这次研讨会上,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位学者,高度评价了儒学思想对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意义。他们认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已经超出地域和时代。儒学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已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儒家文化体系。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发言踊跃,气氛热烈。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刊登于此,供大家参阅。
(图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
为弘扬儒家思想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承担了一系列儒学研究与推广工作。我们期望能够为国际儒学文化研究者提供一个平台,让儒学思想在世界得到传播与发展。
(图二)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创新的民族,也是智慧的民族,她的智慧之光,照耀中国大地,创造了古代文明,也与世界文明相辉映。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一定会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图三)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金在烈
亚洲要以更加成熟的精神文化、更加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更加雄厚的经济基础来扮演为世界作贡献的角色。为此我们要加强共同拥有的东方文化和传统的亚洲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理解,通过探讨儒家思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为亚洲在国际社会发挥主导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四)日本国士馆大学理事长西原春夫
在4世纪末至5世纪初的时候,儒教就已经传入了日本。作为对自古以来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神道伦理思想的补充,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图二)孔子研究院院长张立文 |
(图三)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事务总长金在烈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非常高兴能参加“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这样一个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是理所当然的;中国高校第一个孔子研究院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在全国开首创之先河,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中国人民大学是应中国人民云水翻腾的革命斗争建设之运而生的,从她诞生之日起,就高举着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在今天全国人民正努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时候,中国人民大学又高高举起了研究、传播和发展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的大旗,所以我说这是理所当然的。
对于儒家思想的研究,我认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是人类赋予我们的使命。儒家思想、孔子学说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今天我们应该对孔子的学说以及整个儒家思想重新做出整理和审视,这是能够使儒家思想在世界传播与发展的前提。为此,我把以下一些粗浅的想法贡献给这次研讨会,贡献给中国人民大学的孔子研究院:
第一,我们应该在通观世界走势的宏观视野中思考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第二,应该在当今世界文化走向中思考如何开掘孔子学说和儒家思想里面的宝藏。第三,应该审视孔子学说在中国的状况。也就是,我们要促进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首先我们自己做的如何?第四,应该站在今天的高度,从今天的视角对儒家思想进行一番重新的审视。不要把儒家的思想说得一无是处,但也不能说成十全十美。第五,今天的研究传播不能再用老的手段。应当借助最现代化的手段,用所有人都能各取所需的形象,把儒家的思想向全世界传播。
中华民族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孔子正居其中,他总结了前两千五百年的经验,后人又在两千五百年当中奉行它、实践它,通过经验发展了他的学说,于是出现了汤因比所不断称赞的中华文化的超稳定。换句话说,孔子的思想、儒家的学说,它的核心部分,是五千年的风风雨雨、生老病死、动荡合离锤炼出来的、节选出来的,是每一次动荡合离都要筛选而筛选剩下的精华。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程天权
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如何从根本上扭转一个多世纪以来形成的片面的反传统的文化心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文化课题。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一所人文社会科学的著名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引领时代学术风气和社会风尚。孔子研究院成立以来,不仅在儒学和传统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成绩,而且在普及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许多扎扎实实的工作。我们力图通过孔子研究院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推广工作,使人们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引导人们尊重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形成一种成熟的、健全的文化观。
儒学从它的故乡中国,逐步走向世界,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学说,受儒学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儒家文化体系。
儒家思想由于在世界的传播和发展,已成为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儒学不再只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她还包含着能够造福于全人类的普遍性价值。我们坚信,儒家文化不只属于历史,不只是作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她还属于当代,属于未来,仍将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活力。
儒学的核心,是讲求人伦日用的生活常道,它所讲述的生活道理,总是历久而弥新,流淌在我们的文化血液中,融合进我们的文化生命。在一个求索化解冲突的时代,在一个渴望安顿人心的时代,如何在当代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有效化解我们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心灵与体魄和文明与文明之间的激烈冲突,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孔子研究院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国际儒学研究中心,我们期望发挥孔子研究院在国际儒学研究和交流方面的公共平台作用,使来自世界各地的儒家文化研究者们,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儒学研究事业和儒家文化发展,把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让儒家智慧造福当今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纪宝成
孔子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缔造者,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是中国民间教育事业的先驱。在纪念孔子诞辰2555周年及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成立两周年之际,举办“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无论对于各位与会来宾和学术界,还是对于我们学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和思想意义。
孔子是中国的孔子,也是世界的孔子。无论是在中国,在韩国,在日本,在东南亚,还是在世界的其它地方;无论是在华人世界,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我们都可以找到孔夫子的传人,找到儒学思想的传播者、发展者和实践者。早在我校孔子研究院成立之初,我们就确定了研究和编写《孔子学说在世界传播和影响史》的目标。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主干,也是儒家文化圈各国人民的共同文化语言和共同文化财富。
在过去,儒家文化承担了教化国民的责任;在今后,儒家文化中包含的生活常道,仍将成为我们最基本的生活价值观。
我曾与同事们合作撰写了《中国古代治国要论》一书,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和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研究,我更加坚信,经过现代转化之后,儒家文化仍然可以承担国民教化的功能,可以成为现代公民的文化摇篮。儒家的希圣希贤之学,修齐治平的学问,仍然可以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和成就事功的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的建院宗旨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宏扬孔子思想精华,提高国民人文素质,建设人类美好未来。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为直属中国人民大学领导的研究机构,校内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为依托,按校内科学研究基地模式运作和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组织机构由理事机构、学术机构和行政机构三部分组成。
理事机构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基金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文化推广基金,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担任。
学术机构为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其职能是决定研究院的学术定位与发展战略,评议审查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下设:中国儒学研究中心、日本儒学研究中心、韩国儒学研究中心、越南儒学研究中心、欧美儒学研究中心。行政机构实行院长负责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担任孔子研究院名誉院长,著名学者张立文担任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席,著名学者方立天、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俊、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陈桦担任副院长。下设研究交流部、教学培训部、市场推广部和办公室。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准、高规格的发展战略。拟创办学刊、设立研究专题、出版儒家学术典籍、举办系列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设立国学研究奖、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创建研究网站、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讲习活动,力求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来展开学术研究和学术推广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召开了多次大型学术会议,同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学术机构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大力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工作,孔子研究院还积极倡导编纂中华第一部《儒藏》,这一切,都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为孔子与国学研究提供支援,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为推广、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提供场所,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亦需要各界人士的支持和支援。
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创新的民族,她保存了世界上最丰富、最全面、最详尽的各方面珍贵资料。现存15多万片甲骨文、众多的简帛以及经史子集,蕴藏着对人类文化、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规则、原理以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具有极大启迪价值的资源。如果认真梳理和总结中国哲学的原理、原则、规则、方法,那么,中国独特的理论思维将会大大丰富和提升人类的理论思维水平。十分遗憾的是以往西方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理论家由于其潜意识中的西方中心主义的观念,对弱势的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并没有加以认真的研究,即使是引用中国历史文化哲学资料,也是采取“六经注我”式的诠释方法,只是依据西方的历史文化哲学资源、经验和实践,概括出哲学社会人文科学的原理、原则、规则、方法,而没有发掘中国的丰富资源。当今如何治疗化解自然、社会、心理、人际、文明的病态,是世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也是爱智慧的民族。她的智慧之光,照耀中国大地,创造了古代文明,也与世界文明相辉映。中华民族的智慧,为化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智慧理念,以及切实实施的样式方法。和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首要价值,和合之境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境界。其实任何宗教和哲学家的终极理想境界,无论是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道教的神仙世界、儒家的大同世界,基督教的天国,都是无杀人(战争)、无偷盗、无说谎、无奸淫的和生和处、和达和爱的和平、幸福、快乐的世界。因此,世界各宗教都是相通相似家族,实无必要兵戎相见,以暴易暴,以怨报怨,若此,则实与各宗教的原旨相背离。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教授 罗多弼
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
作为瑞典人,我必须承认儒家经典著作当中,到现在只有《论语》被翻译成瑞典文。这是我这一代瑞典汉学家应该填补的空白。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
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香港特别行政区孔教学院院长 汤恩佳博士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不靠政府政治背景,仍能远播海外,以伟大的人文精神———人道、仁道、和谐、中庸之道,幅射到周边国家,形成了广大的儒教文化圈。这充分说明了孔子思想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公元一世纪,孔子文化南下越南,东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于汉城,祭孔于文庙,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回顾以上文明发展的历史和孔子学说对东、西方的影响,可以看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的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的精粹之处,自有超出地域和时代,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所客观需要的价值和成份,而值得今天的人类所吸取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