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交汇点新闻]《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来了!2025人文经济苏州论坛发布人文经济创新实践与自主知识成果
来源:交汇点新闻
时间:2025.03.01

2月28日下午,以“人文经济学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的2025人文经济苏州论坛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举行,苏州人文经济创新实践与自主知识成果——《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苏州人文经济学典型案例库》发布。当天,苏州还发布了人文经济学研究与实践基地。

《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由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学研究课题组著,以苏州为案例,解析中国经济奇迹的人文精神根源。在客观描述苏州在经济、人文等方面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苏州经济的繁荣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后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素与苏州的人文精神气质有机结合,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和人文基因的传承、转化与创新,形成人文人力资本、人文企业家精神、人文政府治理、人文市场制度秩序的人文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为苏州提供了既有市场规则又有道德约束的现代市场秩序,创造了“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的人文经济典范。

《苏州人文经济学典型案例库》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社科联、苏州市社科院联合汇编,聚焦人文经济学最典型形态——以苏州为样本的人文经济学实践,遴选了苏州市近百个人文经济学研究典型案例,按照用人文传统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用人文价值赋能经济发展、用人文智慧创新发展路径、将人文资源直接转化为经济要素、用人文精神引领推动经济腾飞的标准,将案例分为五类,力求从不同角度生动呈现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场景画面,真实反映苏州人文与经济互促共进的实践特点。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人文经济学”的重大命题,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的研究课题。当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苏州时又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实践发展和未来趋势提出的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的标识性新概念新表达。”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致辞时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将与苏州持续深化合作,共同写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让文化之根更深、经济之势更强、创新之力更盛。

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表示,近年来,苏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人文经济学研究工程,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共建“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随着学习研究不断深化,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必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人文与经济融合发展,在更高水平上探索人文经济学实践路径,努力打造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图景的样本城市。本次论坛邀请到一大批顶级专家、学术大咖,定能激发更多创新火花,助力苏州人文经济学研究迈向新高度。苏州将充分运用人文经济学研究成果,深入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用心织好经济文化“双面绣”,在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中谱写新的篇章。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曲福田表示,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文与经济相融共生的高度提出的具有鲜明方向性、实践性、原创性的重大命题,进一步推进人文经济学的系统化、学理化研究,建构中国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江苏社科理论智库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中国人民大学与江苏和苏州开展战略合作的主动担当作为。期待此次论坛能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推动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探索更深一层、实践运用更进一步。

论坛上,一级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张占斌,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浙江大学人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原副校长罗卫东,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瑞龙,一级教授、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周飞舟,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江苏师范大学原校长任平,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范金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苏州市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联合主任刘伯高等分别围绕深化人文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作主旨演讲。

当天,苏州市委宣传部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签署人文经济苏州研究中心共建协议,并联合发布苏州人文经济研究“揭榜挂帅”课题征稿函。

原文链接:[交汇点新闻]《苏州奇迹的人文经济学》来了!2025人文经济苏州论坛发布人文经济创新实践与自主知识成果

编辑:徐一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