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CMG观察]王易:顶天立地又联网,中华传统这样讲
来源:CMG观察
时间:2025.04.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携手中国人民大学,推出纪实访谈节目《中华好传统》第一季,引发热烈反响。

从策划阶段起,节目组就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易担任首席学术顾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如何才能提纲挈领、深入浅出?古人智慧经过何种现代演绎,才能抓住数字原住民的心?新时代理论传播,怎样顶天立地又联网?一起来看王易教授的分享。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央视网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中国人民大学创新打造的“部校联动合作”机制,强化业界与学界的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推出《中华好传统》第一季,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智慧、格物究理思想方法、修身处世道德理念,打造了具有网络特质、情感丰沛、实现破圈效应的文化精品。

节目入选中宣部“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重点项目,以“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既搭建起历史传统与现代传播的立交桥,也开创了主流媒体与高等学府协同育人的新范式,在新时代理论传播领域开辟出一方新天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理铸魂与科技赋能深度融合

《中华好传统》深谙“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传播之道,选题策划紧扣“两个结合”重要论述,从中医药的“岐黄传薪”到中轴线的“古都之脊”,从服饰的“审美风范”到民乐的“八音之美”,从“茶韵悠长”到“英雄史诗”,六个主题犹如六把金钥匙,精准开启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理解之门。

每期40分钟的节目,拆分为纪实访谈和学习课堂两个板块。纪实访谈采用纪录片拍摄手段,使观众在4K超高清镜头下沉浸式感受文化传承的魅力。学习课堂邀请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国学院、艺术学院的理论专家进行专业解读,突破就文化谈文化的表层叙事,使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技术创新使节目突破传统理论宣传的平面化局限:全自动化中药房里的机械臂精准抓取药材,与传统的望闻问切形成时空对话;北京中轴线上先农坛的晨钟暮鼓,与永定门的车水马龙汇聚成古今交响。“直观体验+理论阐释”的双轨叙事,让思想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图像。

(《中华好传统》“岐黄传薪”主题节目使用AI技术展望中医药守正创新发展前景)

思想传播与网络育人协同发力

央视网与中国人民大学的这次跨界合作,既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又实现了强强联合,探索出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的新模式。

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央视网发挥视听表达与全媒体传播优势,将学术话语转化为“网言网语”;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和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大学发挥理论研究和学术底蕴的优势,确保宣传阐释的政治高度与学术深度。

这种协同创新贯穿于文化产品创造与传播的全过程:选题共商机制确保文化符号选择既契合理论热点又呼应群众关切,内容共创机制实现学术研究成果向融媒体产品的有效转化,资源共享机制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传播的同时拓展了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力量根基。当观众自发留言感慨“受益匪浅”“好的文化是可以传承的”,当“05后”的青年在B站狂刷“是真的好看”“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真的让人眼前一亮”的弹幕时,充分证明这种“学术+传播”的共生模式形成了破圈传播的强大势能。

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双向奔赴

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和厚重的家国情怀,构成了《中华好传统》的精神坐标。通过展现中医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传统服饰“中和之美”的价值观、三大史诗“美美与共”的文明观,节目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观众对“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节目也以前沿视听技术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以中华文化审美内涵引领网络文明新风尚,成功架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中国智慧与世界文明的对话桥梁。

(《中华好传统》“茶韵悠长”主题节目使用CG动画和三维建模技术再现万里茶道壮观景象)

节目及相关融媒体产品不仅通过央视网、央视频、央视影音客户端、B站、腾讯视频、微信视频号、微博、今日头条、百度等新媒体平台传播,引发网民广泛关注,还突破新媒体节目的固有传播模式,通过京港地铁113座车站超过1.4万块PIS屏播出,触达客流超过1.3亿人次;登陆6座城市共7万块网约车车载屏幕,年度曝光量超过3.6亿次,形成“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的文化浸润场域。

此外,节目还通过Facebook、Youtube等海外社交平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这种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的双向奔赴,正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践行,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注入新的动能。

新时代理论传播既要“顶天”——牢牢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又要“立地”——让学术话语接上基层地气;更要“联网”——用技术创新赋能文化表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期待更多《中华好传统》这样的创新实践为巩固和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贡献“部校联动”的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民族复兴的精神沃土,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直抵人心的传播中焕发永恒魅力。

(作者王易,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中华好传统》首席学术顾问)

原文链接:[CMG观察]王易:顶天立地又联网,中华传统这样讲

编辑:张凯怡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