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通往未来的桥梁。”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发布“书香青春 阅见未来”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涵盖青春读书会、文化名家进校园、“书香校园”展示、“最美图书馆”展示、“我爱上了一本书”短视频征集、“我重读了一部经典”阅读感悟评选等活动。
通过丰富读书活动的形式,探索建立读书长效机制,在首都高校涵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气,推进北京高校书香校园建设。
营造浓郁读书氛围
为巩固活动成果、引导青年学子以阅读涵养文化自信,2025年首都大学生系列读书活动形式多元、内容丰富,“首都大学生青春读书会”“我重读了一部经典”阅读感悟评选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增强阅读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书香校园”展示活动和“最美图书馆”展示活动则多角度呈现了首都高校的浓厚读书氛围。
其中,“首都大学生青春读书会”旨在引导广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同学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著作开展集体阅读,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青春读书会是一个学习交流互鉴的平台,思想碰撞交锋的平台,更是凝聚信仰伟力的平台。参与青春读书会,让我信心动力倍增。”中国人民大学生态环境学院2022级本科生战昊煊说道。
据介绍,2025年,首都各高校都将组建各类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通过学生们的交流,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思想境界和创新能力,促进不同专业、不同背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为首都高校学子搭建一个拓展视野、共同成长的平台。
校园觅“书香”探寻“最美图书馆”
今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新京报社举办“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积极邀请各类文化名家走进校园带领学生们读书,市级层面全年预计在各大高校举办10场,为广大学生提供文化名家面对面交流机会,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读书热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习惯。
4月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首场“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就邀请到了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原文化部部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王蒙。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郭云龙表示,作为一名理工科博士生,“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使他对“文学集大成的魅力”有了新的感悟。
“书香校园”展示活动和“最美图书馆”展示活动则将通过新京报全媒体平台和微博话题#2025首都高校最美图书馆#、#我们的书香校园#进行展示,不仅挖掘并展示学校具有浓厚读书氛围的书香学院、书香社团、书香班级、书香宿舍,还将鼓励图书馆完善设施建设,用好用足空间资源,优化阅读指导服务,打造阅读推广品牌。
据悉,两场展示活动不仅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及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学校积极创设适宜读书的校园环境,还将积极总结宣传图书馆在服务师生、开展读书活动方面的经验做法,展现图书馆浓厚的学习氛围、便捷的智慧服务体验等,充分发挥图书馆书香育人主阵地作用。
“重读经典”分享阅读感悟
“4·23”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中,“我爱上了一本书”系列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面向首都高校大学生,鼓励大家围绕自己读过或近期正在阅读的书籍,通过拍摄短视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体验以及书籍的精华内容,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领略书籍的魅力,感受阅读的乐趣,更深入理解和体会书籍内容,增强阅读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新京报社发起的“我重读了一部经典”活动也同时启动。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回归经典,再次深入研读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的经典作品,让经典之光在新时代首都大学生的心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新京报每月对活动投稿作品进行遴选,在新京报客户端“我重读了一部经典”专栏择优展示。
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杏林书香21天打卡、“民国珍稀典籍实物”特展、专家讲座……记者了解到,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首都高校都将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首都师范大学读书社还将根据学生的假期读书报告做图书推荐,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读书会、阅读比赛和研讨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生中开展杏林书香21天打卡活动,学生每天阅读15分钟,在专属小程序中记录阅读轨迹,参与者完成不同类别打卡任务可获相应奖励,助力同学们在21天内持续阅读。
记者注意到,多所高校在“世界读书日”期间还将推出各式展览,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精心遴选民国珍稀典籍实物,举办“溯源旧岁书影”古籍特展,弘扬公安、法律、文学、历史等领域的学术精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推出“书之变 阅享纷呈”之纸本书装帧变迁展及书籍制作体验活动。
(原文刊载于《新京报》2025年4月24日A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