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凤凰网]中国人民大学庆祝建校75周年
来源:凤凰网
时间:2012.10.03

10月3日,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迎来建校75周年华诞。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术为中心、以校友为中心”,全校师生、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了以“引领明天的聚会”为主题的校庆活动。

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颁奖典礼首先拉开中国人民大学校庆日大幕。

颁奖典礼上,今年首次设立的“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分别授予著名人口学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著名国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冯其庸,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

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授予46项成果,常君实主编《吴晗全集(十卷本)》、厉以宁著《罗马——拜占庭经济史(上、下编)》2项成果获得特等奖;《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十卷本)》等12项成果获得一等奖;《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研究》等24项成果获得二等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解释学视域》等8项成果获得青年奖。此外,第六届吴玉章优秀教学奖分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龙永红、王轶,吴玉章优秀科研奖分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易风、李秋零。

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以我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的名字命名。吴玉章基金委员会由李鹏同志和宋平同志担任名誉主任,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袁宝华担任主任委员。基金会面向教育界、人文社会科学界设立人文社会科学奖,并设奖教学金,举办吴玉章学术讲座、青年学术沙龙等学术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决定设立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并于今年首次颁发。本奖项面向全国,表彰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每人奖励100万元,以努力成为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齐名的最高荣誉。

在出席颁奖典礼的各界人士见证下,校友代表胡润、周小雄,教授代表毛基业、程光炜和学生代表王铮、姚思宇共同推出校庆蛋糕彩车,中国人民大学老校长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和校长陈雨露携手共切校庆大蛋糕,上万块校庆小蛋糕也分送到全校,大家共同分享了“给母校过生日”的快乐。

随着现场放飞和平鸽,校庆日活动正式开幕。中国人民大学校园被数十场学术讲座、名师课堂、文体活动、校友大讲堂和文化主题展示营造成为充满着文化气息、洋溢着喜庆气氛的欢乐海洋。

首届中国人民大学体育文化节是当天一项重要活动。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篮球联合会秘书长派特克·伯曼,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冰球联合会主席瑞尼·费索,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跆拳道联盟主席张雄应邀出席。由4名刚刚在伦敦奥运会上夺金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吴敏霞、何姿、陈若琳、秦凯作为在校生代表与教师、校友代表共同护卫校旗,各学院师生、校友共同组成方阵入场。现场进行了太极拳、跆拳道、军体拳团体表演,举办了师生、校友共同参加的拔河比赛决赛。

三位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前与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凯文·格斯珀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陈雨露校长指出,体育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是重要的环节,通过丰富体育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助于锻炼师生团结拼搏的意志品质,塑造师生的健全人格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也体现了师生、校友全面参与的校庆理念。

从下午持续到晚上,遍布校园的8个舞台构成了“校园欢乐汇”。作为校庆日重点活动之一,欢乐汇包括了“人大之夜”文艺晚会、露天电子音乐会、电影广场播放怀旧电影、举办怀旧舞会、中华传统文化展示、花式篮球等文体项目展示、服饰文化风情展示、模拟联合国展示、大学生支教成果展示等。

校庆日前一天,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阎连科在王府井图书大厦举办讲座,为北京市民过了一个特殊的“知识国庆”、“文化国庆”。9月24日,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首讲,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百场社区公益讲座正式启动。讲座以“人民学术为人民”为宗旨,强调公益性、惠民性,将在9月底到10月在北京各区县举办100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表示,校庆日的活动设计是“公益校庆、学术校庆、你我共同的校庆”核心理念和“回归大学的本位”校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很多创意来自于师生和校友,活动组织也以在校学生为主。希望以校庆理念的转变,充分体现出学生和学术是大学的原点,育人是大学的本职。校庆活动三大体系则体现了“厚重”为关键词的育人理念,即以服务人民为最高理想;人才培养要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跨文化沟通能力,哲学功力和建设性思维,政治上的追求和理想的坚持能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征求广大师生、校友意见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确定了“引领明天的聚会”的主题,提出了“回归大学本位”的PARTY(聚会)模式。其中,P代表pioneer(引领者),即引领校庆新风尚,引领学校发展改革的方向;A代表academics(学术),强调把学术活动作为校庆活动的主体,把人才培养作为校庆工作的目标;R代表responsibility(责任),即以校庆为主题,开展具有社会服务功能、体现大学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T代表touching(感动),即“让校友受感动,让师生受教育,让社会受影响”;Y代表you(你),即“你的参与”,共同把校庆办成“一个让全校师生和全体校友共同体会使命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的欢乐节日”。

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正式启动于今年6月9日的“关爱师生基金”义卖活动,包括“公益校庆”、“学术校庆”、“你我共同的校庆”三大活动体系。

“公益校庆”活动体系包括“关爱师生基金”义卖、“百场社区公益讲座”、“百台计算机捐赠助残”、绿色校园改造等,并呼吁“每位师生、校友在校庆年至少参加一次社会义工活动”。

“学术校庆”活动体系包括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颁奖典礼、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人大师生原创哲学话剧《苏格拉底》以及数十场名家大师公开课堂、吴玉章青年学术沙龙、人大校友大讲堂等。

“你我共同的校庆”活动体系包括分享校庆蛋糕仪式、首届中国人民大学体育文化节、校园欢乐汇、50多个国家留学生参加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节、50多个学生社团参加的校园文化主题展示等活动,同时,在陕西延安、河北正定、广东深圳、美国华盛顿、旧金山等地校友会设立全球校庆分会场,依托13家海外孔子学院举办“中国人民大学日”主题活动。

为联系校友返校,中国人民大学还组建了在校生联系校友的“一对一”志愿服务体系,由2076个“一对一”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对应联系20万校友,作为学校的主人,邀请校友回家并在校庆日结对接待,力争实现校友的全口径覆盖和学生的全面动员,建立在校学生与校友的长期互动机制。

“校庆日不举办传统的庆典大会,而是举办学术颁奖典礼,正是体现了对科学研究的崇尚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体现了回归大学本位的努力。”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说,75周年校庆正值学校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间节点,通过举办校庆活动,回顾历史,面向未来,以总结办学经验和光荣传统,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增进海内外校友对母校的关心与支持,进一步创新思想、整合资源,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发挥中国人民大学在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引领作用。

原文链接: [凤凰网]中国人民大学庆祝建校75周年

编辑: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