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月圆人团圆,千里共婵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部关于家乡的故事。
“我愛澳門”,“我爱澳门”,“Eu Amo Macau”,“I love Macau”,三代人的记忆,一本厚重的家庭相册。
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陈伽萤在参与“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活动时所播放的视频作品“Family Album, Macau”(“澳门家庭相册”),也是她关于自己家乡风采最用心的呈现。陈伽萤以自己一家三代人在澳门扎根、安居、乐活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澳门独特的历史建筑、美食娱乐和风土人情,以及回归祖国后的繁荣稳定。流畅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打动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并在比赛中获得了特等奖。
点击查看Family Album, Macau视频
荣誉的背后,也是整个团队为期数月的不懈努力。陈伽萤耗时几周在澳门拍摄了大量照片和视频,团队的叶宝璐和焦美琪同学负责脚本撰写、视频剪辑、录入音频、同步字幕等工作,两位指导老师徐红霞和陈艳红全程给予了细致专业的指导,优化视频内容、修改字幕及阐释文稿、纠正语音语调、陪同计时演练,最终打造了一件优秀的视频作品,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陈伽萤在练习中
团队负责人陈伽萤和指导老师徐红霞在全国交流活动现场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习经历让陈伽萤对祖国厚重的历史底蕴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学校的育人体系也为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此次获奖展示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的实践教学成果。2021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部围绕“提质增效”原则进行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外实践教学,组织了 “明德立言”系列活动,组建了竞赛指导教师团队。2022年5月,大学英语教学部举办“用英语讲中国故事——中国人民大学首届英语短视频大赛”。2023年5月,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北京市首届大学生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陈伽萤团队的作品“Family Album, Macau”获得北京市特等奖,得以进入全国交流活动环节。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将继续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机遇和平台。
沿街色彩斑斓的建筑、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甜点、步行街里勤恳善良的摊主、中葡双语的路标、傍晚时分路环岛的夕阳……视频中的点点滴滴构成了陈伽萤心中最珍贵的“家乡记忆”,也是澳门这座城最真实的样貌和最生动的风情。
“我的家人和澳门,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从我的祖父辈来到澳门落地生根,慢慢我的父辈在澳门建立家庭,到现在我这一代人见证了澳门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我们一家三代人一起见证了澳门几十年来的变化。我相信这是一个好的故事,我愿意用英语分享给更多朋友。”陈伽萤说道。
澳门回归以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极大提高。近年来,随着港澳地区日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港珠澳大桥的通车都将继续助力澳门发展。“我们是澳门的子女,我们也是中国的未来”,澳门的发展历来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澳门人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人大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发展面貌,在坚定文化自信上“走新路”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喜报|人大学子荣获2023年“高教社杯”大学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短视频作品全国交流活动特等奖
原文链接:[中国人民大学官微]Family Album,我家的澳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