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正义网]我国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短缺 人民大学启动培养计划
时间:2010.06.28

  正义网北京6月19日电(记者王新友) “协定中,外方在条款中写入一个插入语‘without application’,仅此一个文字游戏,保守估计就导致我国每年至少损失50亿美元……”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启动仪式上,一位专家向记者讲述了我国国际法律人才短缺带来的沉痛教训。或许几年后,随着我国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这种被“陷害”的情景将越来越难以再现。

  长期以来,在国际舞台能够使用外语维护中国国家法律利益的高端人才极其短缺,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和平崛起,我国更亟需培养一大批能够代表中国从事国际法律规则制定、实施以及解决国际法律纠纷的国际型卓越法律人才。为此,今年,中国人民大学制定实施了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计划,整合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法和比较法研究和教学力量,成立了比较法研究室,并从英美等国家招聘和引进了一批外国教师,拟于今年9月份正式开展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亚洲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计划负责人丁相顺向记者介绍,目前,招聘的外国教师已经全面到位,本土教师均具有海外留学经验。首批20余名学生从在读的法律硕士和法学硕士学生中选拔。学生培养打破专业界限,主要课程全部采用英文教学,并与国外院校开展合作教学、远程教学,课程内容包括国际法律实务中涉及到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外国法和比较法的基本内容,也使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涉、谈判、辩论和参与国际法律实务,适应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的需要。

  丁相顺告诉记者,比较法研究室还将开展外国法研究、编写、翻译工作,出版有关的著作和教材,开展以英文资料为主的比较法研究,开设外国法和比较法讲座,并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在对现有资源进行调配、整合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外尤其是国际组织和欧美国家的合作,把比较法研究室建设成为我国比较法研究和教学的中心、各国法学交流的中心,以及国内法律实务和国际法律实务相衔接的中心。

  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型法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板块包括欧盟法律概述、国际商事合同法、比较侵权法、纠纷解决机制、国际刑事法、国际法、国际知识产权法,也含有司法制度和诉讼模式;前沿课程包括国际人权法律、国际并购法律实务、金融创新法律实务,跨国竞争法律实务等;实务技能课程包括法律检索与分析、英文法律文书起草与写作、国际商事合同的阅读与写作、庭审技能培训课程等。

  原文链接:http://news.jcrb.com/jxsw/201006/t20100619_376613.html

  (编辑:於萍萍)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