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嫣,中国人民大学的女博士,不去科研院校,不去当公务员,却跑到美国当了一年“洋插队”。在美国干了一年农活还不够,回国以后,又一头扎进农场,自己依托海淀区和人民大学的平台,办起了“小毛驴”市民农园,把美国的有机蔬菜配送方式移植到国内。在她的带动下,不仅更多的大学生离开城市当起了农民,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让孩子们触摸着土地成长。4月18日,在春天的阳光下,“小毛驴”迎来了开锄节,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二季。
从54个顾客做起
人大博士生美国“洋插队”,石嫣的特殊故事,为她回国后带来了很多机遇。虽然有的诱惑很大,但石嫣却认为她的理想就是让中国的民众能够接受健康的食品理念,让已经在发达国家广泛开展的新型“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能在中国的土壤上开花结果。
2009年,石嫣的生活是和“小毛驴”农场连在一起的。位于海淀区凤凰岭的“小毛驴”农场原本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有机农业示范教育基地。在导师的支持下,石嫣开辟了20亩耕地作为实践CSA的实验室。你愿意在播种之前就先付一年菜钱吗?这种源于瑞士和日本的农业生产模式要求农民在每个种植季节之初,就与消费者签订一份购买协议,消费者把本年度购买农产品的钱先期支付给农民,农民则承诺不使用化肥和喷洒农药。最终,农民摆脱食品公司的盘剥收获了较多收益,消费者吃上了生态有机种植的健康农产品,土地也因为没用化肥而涵养了地力。
在“小毛驴”农场的第一季,石嫣的客户有两类:一种叫普通份额,每周农场将刚摘下的有机蔬菜给订户送货上门,种类和数量由农场根据当季种植情况搭配;另一种叫劳动份额,客户每家在农场中租有30平方米的土地,周末他们到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收获时摘取自己的劳动果实。
这一年,有54户北京市民成为“小毛驴”第一季的会员。石嫣和她的团队在20周内一共为他们种植并配送了15000斤新鲜的有机蔬菜,完成了合同里的份额要求。4月18日,小毛驴农场进行了今年的开耕节,这也意味着石嫣的工作进入到第二阶段。
成为学校教学基地
和其他盈利性农场不同,“小毛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有机农业示范教育基地。从今年开始,人大第一次强制性要求农业经济学大三的学生都必须来农场实习12天,这个实习阶段是有4个学分考核的。
4月15日,47名该专业的大三学生来到农场。虽然只有12天时间,但是他们上午也都必须要下地干农活。为了体现其教育性,石嫣他们还特地准备了纪录片、讨论话题等,经过一个上午的劳作后,学生们可以有一下午学习和讨论的时间。
刚刚参加了两天工作的同学表示,他们很多人其实都没有务农的经历,这几天的感觉比较新鲜,“但是如果新鲜劲过了,长期劳作也是个不容易的工作。”这种新鲜的教育方式,同学们都非常接受,他们认为虽然未必对今后的工作有直接帮助,但是作为一个学农业的学生,亲自到田地里劳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在中国,大多数农学专业的学生们的研究学习并不需要像中学教科书里的袁隆平那样终日待在土地上。”
带实习生成为农场主
虽然石嫣自己还是个没有毕业的在读博士生,但是她很高兴自己已经成为一些毕业生的“创业导师”。在“小毛驴”的团队里,招募了一些实习生。今年由于客户的大幅度增加,实习生的数量已经从去年的5人增加到10人。待遇除了管吃、住,只有600元的补贴,但当时却有80多人前来报名。他们并不一定需要有农业的专业背景,但是共通的是他们都喜欢和自然打交道,对这种新兴的农场模式很感兴趣。
陈楠是去年的一名实习生,在进入农场前,陈楠刚刚毕业不久,是一个GPS单位的白领。这个地地道道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却因为无意发现石嫣的博客,对种地有了兴趣。于是他辞去了工作,跑到农场当了一年的实习生。“虽然农活是比较累,但是没大家想的那么夸张,而且团队还是非常不错的。”
经过一年的学习,陈楠今年离开了“小毛驴”,另起炉灶,在顺义承包了一片土地,自己干起了CSA模式农场。经过前期的准备,陈楠目前正在着手发展客户成员。“给自己几年时间,未必刚开始大家就能接受这样的观念,但是我觉得是能干下去的行业,而且前景很好。”这样的变化,家人大都不能理解,但也不会阻止。但是在陈楠的朋友圈子里,他已然成为了一个很“潮”的新人类,他们认为,农场主是一个很酷的身份。
石嫣很高兴更多人走进这个行业,宣传健康的消费理念,她也乐意看见更多的同行发展起来。随着在媒体上频频曝光带来的影响力,“小毛驴”俨然成了中国CSA农业模式的代表。
CSA需要中国化
作为一个“洋物种”,CSA也需要一个本土化过程。石嫣最担心的是中国目前在城市化进程中,现在的土地很可能不久就被征用,土地缺乏稳定性。
另外,在对消费者动员时,她发现,国外主要是支付金额然后农场配送蔬菜的模式,即使有客户自己劳作,也是用一定的劳动时间来减少配送蔬菜的价格。可是中国人却更希望自己有一块土地,由自己耕作,所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模式,把农场分为了配送份额和劳作份额。
在第一年的实验后,今年,“小毛驴”的客户大大增长,发展到110户的劳动份额和160户的配送份额。石嫣在去年20亩农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60亩,招募的实习生和农民也都增加了一倍。“即使是这样,目前还有很多家庭要报名参加,可是我们目前已经没有能力承接。”石嫣希望,今后能在其他郊区也配置类似的农场来满足市民的需要。
让孩子赤脚在土地上奔跑
“小毛驴”的客户大部分都是文化学历比较高的中等收入家庭。特别是在今年招募的110户劳动份额的家庭中,石嫣发现大部分的家庭都有学龄前的孩子。家长们把农场作为让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课堂。他们在农场里教孩子只有自己劳作才有收获的道理,让孩子亲自动手知道生命的成长,甚至脱下他们的鞋子,让他们赤脚感受土地的温度,在土地中奔跑。
在18日举行的开锄节上,石嫣还特地为孩子们准备了手工坊,教他们手工做肥皂,还提供了画板让孩子们自由涂鸦。“小毛驴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农场,已经变得越来越综合。”为了影响孩子们,在今年,石嫣还联系了儿童教育机构,在周末为父母带来劳作的孩子们开设幼儿环境教育课程,在大自然中教孩子们动手,让他们参与大自然。
公益背景获优势
在北京郊区越来越多可供认领的农场在诞生,石嫣却坚持自己的方式:可以坐下休闲,但是不允许成员带软饮进农场,车要停在农场外,不能遗留垃圾,并且要自带环保购物袋。她还坚持,凡是劳动份额的成员,都必须是自己亲手劳作,农场不会为其“托管”。
在她的心目中,农场并不是用以盈利的,因为有着学校和海淀区政府的依托,他们少了很多经济的压力,所以她能坚持着自己的坚持。也正因为高校的背景,在推广健康食物理念的时候,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认可。石嫣明年即将博士毕业,经过这一年的锻炼,她已经决定,将自己的论文研究方向定位“研究食品体系中的信任体系如何产生”。这个从城市里出来的姑娘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道路,她已经决定毕业后的人生将继续从事农场的工作,并且不放弃研究。
【北京郊区部分认领菜地果园】
圣泉山风景区自留地
可认领果树,每棵产值不低于88元;大众种子可免费提供,如:黄瓜、豆角、白菜等;特殊种子自行购买;租种土地费用:租期一年,10元/平方米;藤类蔬菜认养:每株每年10元。
密云“市民认领一分田”活动
可与民俗户结对子,吃住在农家院,也可以直接委托农户代为耕种管理,您自己采收。每个菜园子一分地,租种期2008年3月15日,开始可租1—10年。可以自种、自管、自采;也可以把劳作全包出去,全年委托管理费用为300元;还可以半包,每月70元。
通州永乐店“咱家菜园”
果园总共50亩地,分成若干小畦,每畦每月只收50元租金。认领人可随意耕种自己喜爱的果蔬,可以委托园区内的专管人员协助管理,种子、肥料由认领人自备,地里的农作物果实都归认领人所有。
■帮手总结
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厌烦了网络虚拟状态的开心农场,会越来越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块菜地。大家去郊区认领,最好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签订正规的协议,保护自己的权益。
2.选择合适的种子,多跟当地农户虚心请教。
3.亲近自然、寻找开心是第一位的,所以不用过分纠结于收成的好坏。毕竟种地还是要看老天爷给不给面子。
原文链接:京华时报 城市农场成创业潮流
(编辑 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