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会议,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科学的部署,学习三中全会精神,要把握两个维度。
一是价值维度,要深刻理解“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取向。经济体制改革旨在激发活力、提升效率、创造财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加丰厚的物质基础,但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构建一个人民普遍幸福的公正社会。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5年,是中国人民从饥寒交迫走向美好生活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生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跃升,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现象被送进了历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证明了民生为重的政策取向及其巨大成效。但还应当看到,走向共同富裕的理想境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切实贯彻落实好“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想,真正使其融入各项改革措施与制度安排中。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应当是社会平等度与社会共享度同步提升的进程,也是构建公正社会和福利中国的进程。
二是策略维度,要深刻理解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重要性,这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策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顶层充分体现了改革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但在具体制度安排层面,受思想观念、利益分配、制度设计等因素影响,一些改革在推进中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仍然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亦反映了这类问题的客观存在。以民生保障制度改革为例,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几个大的系统客观上存在着内在关联性。如果不能系统集成、高效协同,就很难取得理想的综合效果。因此,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很有针对性,我们需要真正树立系统观,在整体中找准各自合理的局部定位,在协同中形成合力,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作者郑功成,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原文刊载于《北京日报》2024年8月26日第9版。)
原文链接:[北京日报]郑功成:深刻理解三中全会精神的价值维度与策略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