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人民网]人大图书馆公示借阅量排行榜 应重视高校图书馆
时间:2009.05.15

“你上榜啦!”4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小非告诉同学韩晓杰,图书馆公示的“硕士研究生借阅次数排行榜”中有他的名字。“他上学期居然看了100本书,排在硕士研究生的第53名。还有人看了200多本,太厉害了。”小非说。

4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公示“读者借阅量排行榜”,并将其张贴在图书馆告示栏中,引起众多学子围观。“不少同学开始自问:人家一学期看了200多本书,而我呢?”小非说,这份榜单给周围同学带来不小冲击,有同学表示“要开始头悬梁、锥刺股地追赶了”。

中文专业书借阅次数远超中文小说和英文书籍

据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馆长倪宁介绍,该榜单是依照去年9月到今年3月,即一个多学期全校的统计制成。榜单共有7个部分,分别为“中文专业书借阅排行榜”(前101名)、“中文小说借阅排行榜”(前21名)、“英文书借阅排行榜”(前50名),以及“本科生借阅次数排行榜”(前104名)、“硕士研究生借阅次数排行榜”(前103名)、“博士研究生借阅次数排行榜”(前104名)和“教职工借阅册次排行榜”(前103名)。

对于公示榜单的动因,倪宁指出首先是帮助学生提高对图书馆的认知。“现在校内读者对图书馆的发展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比如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都在不断增加,但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资源的存在,很可惜。同时,我们很想看看,人大学生都在看什么书,读了多少书。这些基本情况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也有很大参考价值。此外,也可以借此激励、推动学生的读书热情。”

倪宁认为,高校图书馆都应该做这样的事情,社会图书馆也应该关注人们的阅读行为。

人大学生借阅最多的图书有哪些?此次统计显示,上学期中文专业书借阅次数最多的是《经济学原理》,达到243次,远超排名第二的《西方经济学》(160次)。以下依次为:《国富论》(157次)、《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视角》(120次)、《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12次)、《宏观经济学》(116次)、《货币战争》(110次)、《货币金融学》(106次)、《计量经济学》(106次)、《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99次)等等。

中文小说借阅次数前十名的图书为:《平凡的世界》(90次)、《黄金时代黑铁时代》(85次)、《京华烟云》(83次)、《传奇》(79次)、《红楼梦》(76次)、《福尔摩斯探案集》(62次)、《狼图腾》(62次)、《德川家康(第二部)崛起三河》(59次)、《驻京办主任》(54次)、《追风筝的人》(51次)。

英文书借阅次数前三名的图书为:《Gone with the Wind (飘)》(35 次)、《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经济学原理)》(32次)、《Contemporary lite rary criticism(当代文学评论)》(31次)。

“从这个榜单可以看出,严肃的、经典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失去当下的大学生读者。”倪宁说,通常人们也许认为大学生喜欢的小说会是金庸武侠或者言情小说,但从这次统计结果来看,我们要重新认识了,至少有一点可以看出,人大学子的品位还是比较高的,“我也不是说金庸小说不好,只是我个人更希望学生看路遥、林语堂和曹雪芹。”

值得注意的是,从此次榜单可以看出,中文专业书籍的借阅次数远超中文小说和英文书籍。对此倪宁觉得“正常”。

“英文书籍借阅次数少,一方面是英文书价格较高,学校购进、收藏的英文书籍有限;另一方面反映出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问题或兴趣问题。”而对于专业书籍借阅量高,倪宁认为是好事,“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热爱,对扩展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有热情。当然,一味地追求读专业书而忽视其他方面知识的补充,会有功利化嫌疑,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比如我们就发现,一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专业书的借阅量就上去了。”

原文链接:http://art.people.com.cn/GB/41374/41378/9308323.html

(编辑:杨坤峰)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