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创新试验项目入选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来源: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时间:2023.12.27

近日,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活动结果公布,《深耕文化、点亮希望——中国人民大学推动“多村并进·共创共富”工作方案》项目成功入选,这也是学校首次获评教育部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2022年初,经学校推荐、教育部遴选,由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黄波主持、丛志强、毛学峰、曾寅初、陈炯、陈乙瑶、王炜晔和刘妍作为成员参与的《中国人民大学推动多村并进·共创共富振兴乡村工作方案》入选第二批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项目。该项目依托学校艺术振兴乡村实践创新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科技特派团帮扶,取得了显著的精准帮扶成效。本次获评的典型项目,是该创新试验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2019年,黄波和丛志强联合组建艺术振兴乡村团队,将乡村物质设计与村民能力提升融为一体,将乡村艺术改造与村庄有效治理有机组合,在浙江宁海葛家村、鄞州城杨村、贵州省晴隆定汪村等多地,通过手把手驻村指导和多形式“云课”辅导,推动了师生与村民持续互动,探索出“共创设计赋能村民”新路。项目提出了共创设计乡村的振兴理念,构建起多村并进的循环村民培育模式,探索出“挖宝-育人-造物-创业-运营的乡村振兴服务模式。同时,依托“艺术振兴乡村”驻村教学实践基地,探索出“走出去、请进来”的“驻村现场教学”“进村连线、云上驻村”的新型“云课堂”和“多校联动跨学科现场互动教学”三种教学模式,丰富了人文社会科学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充实了新时代实践育人与虚拟课堂建设的内涵,实现了扎根中国大地的思政教育创新。

项目实施4年多来,中国人民大学采取“授人以渔”的方式,丰富“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路径,将乡村社区建设与整村运营造血融合并进,将单村示范引领与多村共创共进有效联动,开拓了“庭院经济打造—村庄整体开发—多村协同并进—城乡互动互融”的乡村社会设计创新模式。同时,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多村并进·共创共富”方案在四川、云南、广西落地,通过教育科技组团帮扶点亮了更多乡村。目前,项目已进驻服务浙江、贵州、四川、河北21村,培育村民乡建艺术家1000余名,创建艺工队30支,创作成果超万件(含产品);帮助村民庭院创业90多户,带动村民灵活就业400多人;村庄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村庄营收超15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3亿元。

项目的公益创新和驻村成果受到广泛关注,150多次入选学习强国,得到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艺术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光明网、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数十家媒体的过千次报道。其中,人民日报近整版、光明日报两个整版、中国日报整版、新华每日电讯整版、浙江日报头版头条、民生周刊、共青团100周年专题封面报道等,浏览量超2亿人次。项目培育师生科研成果30项,实现了精准帮扶、宣传推介与咨政服务的多赢。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把深化教育帮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高度重视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以推进“多村并进·共创共富”工作方案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探索人文社会科学服务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校地合作新模式,鼓励师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大力支持艺术振兴乡村团队创造性开展工作,书写“独树一帜”的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辑:白皓北
责任编辑:董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