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鲁惟一:投身汉学,此情“惟一”
时间:2009.11.08

鲁惟一,出生于1922年,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院博士,曾任剑桥大学东亚系主任,现为剑桥大学荣休教授。1945年开始研究中国历史文化,20世纪60年代从居延汉简着手开始研究简牍,1963年从英国伦敦大学转至剑桥大学,随后出版博士论文《汉代行政记录》,编撰了《剑桥中国古代史》“秦汉卷”。

“鲁惟一”这个名字乍看起来有着浓浓的中国味儿,本是几十年前他来中国时一位伙伴从他的名字(MICHAEL LOEWE)直接音译过来的,后来却有了新的含义:剑桥诸多学者中,他是“惟一”一个研究简牍的人。在作为西方知名简牍专家之外,对中国人而言,将鲁惟一描述为“《剑桥中国古代史》的主编之一”可能更可以让我们清楚了解其学术成就,这部煌煌巨著中的“秦汉卷”便是他一手编撰的。

鲁惟一教授十分平易近人。87岁高龄的他在休息间歇从来不拒绝求教的学生们的请求。他的中国气质也较为凸显:在一位学生的书上签下的“鲁惟一”三个字,工工整整,颇有力道;选择饮品时,他坚持要喝茶;采访过程中时不时讲出来的汉语更是让人惊喜。

本届汉学大会,他作为学者出席并进行演讲。鲁惟一教授说,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谈及对人大的印象,他连说“fine(很好)!”,并且表示他一直关注着人大的发展情况,“人民大学”四个字发音更是字正腔圆。他对人民大学评价很高:“在这里,文理科目都得到很好的发展。现在不同文化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文化专业、系统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我很高兴人民大学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指举办汉学大会)。”

“我1947年第一次到中国的时候,北京还叫北平。”鲁惟一教授从1945年开始研究中国历史,谈到以前的汉学研究,他颇有感慨:“几十年前人们曾经对中国有着又爱又恨的情感,这没有任何好处。我们应该以积极、有建设性的方法,用欣赏并且批判的眼光去鉴赏中国文化,而非破坏性的(方法和态度)。我是犹太人,十分重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我对中国文化有着深深的好奇和热爱。”

(编辑:焦文雅)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