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献礼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孔子新汉学计划”蓄势待发
来源:人大新闻网
时间:2012.11.06

11月3日下午2点,“汉学的未来与‘孔子新汉学计划’”专场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报告厅举行。大会对于国家汉办新启动的“孔子新汉学计划”研究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和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纪宝成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和来自不同国家的汉学家们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杨慧林主持。

“时隔三年,世界汉学大会再次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新老朋友们齐聚一堂,共商繁荣发展汉学大计。”许琳主任首先代表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对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祝贺,并对出席本次会议的汉学家们表达了问候。

随后,许琳主任介绍了孔子学院的发展情况。“目前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已经有398所,526个孔子课堂,去年开设了各类的汉语课程24000多个班次,注册学员超过50万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13000多场,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另外,许琳主任对中国人民大学为汉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达了感谢。

同时,许琳主任对“孔子新汉学计划”也进行了细致介绍。该计划致力于通过来华学习、中外合作培养等方式,支持各国人文社科领域优秀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培养新一代青年汉学家和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进而推动国际汉学、中国学教育及研究的发展和繁荣,为增进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做出贡献。目前“孔子新汉学计划”已经确定了6个活动项目:中外合作培养博士、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理解中国”访问学者、青年领袖、国际会议和出版资助。“对于前两个项目来说,中方高校会提供很丰富的学术资源。目前进入该计划的14所中方高校,都是代表着中国在人文社科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学校。同时,国家汉办也会尽可能地对‘新汉学计划’的实施给予强大的资金支持。”

随后,孔子学院总部高级顾问、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对“孔子新汉学计划”的战略意义及具体措施进行了补充说明。他指出,世界各国人民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日益强烈。国外学者对“孔子新汉学计划”表示充分肯定,认为它对未来汉学家的成长、国际新汉学的繁荣和发展能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十分频繁,文化差异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十分突出。国家汉办推出的“孔子新汉学计划”可以呼吁更多汉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成为中西方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在文化上实现心灵的沟通,从而促进经贸往来的持续健康发展。

“另外,由于我们的新汉学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中外校方、学者一致认为该计划应该首先在建立了孔子学院的大学推行。”纪宝成补充说道。同时,由于中国的学科制度、学位制度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各国间研究领域、研究重点也有所差异,纪宝成还介绍了国家汉办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国家汉办公布了100个参考性课题,对各国学者在课题选择方面可以起到启发性作用。另外,中国的大学将成立跨学科导师组制度,对于每一名来华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都配有导师组,以适应国外学者的跨学科研究,进行更全面的人才培养。”

在谈及“孔子新汉学计划”的未来发展时,纪宝成表示,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在内的国内各大高校已经为“新汉学计划”的实施进行了长期充分的准备。“虽然‘新汉学计划’还处于起始阶段,但我相信‘新汉学计划’的未来定将是丰富多彩的,‘新汉学计划’也必将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内涵、提升水平。”

与会学者对于“新汉学计划”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包括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姚新中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高级研究员杨富雷教授在内的多数学者都提出“新汉学计划”在丰富汉学内涵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传统汉学的研究,要以汉学的学术性为本,而不能纯粹强调其作用性。姚教授指出:“现实的东西如果没有历史、文学、哲学的支持,其生命是十分短暂的。一个人如果不能对中国的历史、哲学有一定的了解,他便不可能了解中国经济、政治和中国当代的国际政治。”

“总之,我想用‘孔子新汉学计划’给我们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献礼,”许琳主任最后表示,“我们对于‘孔子新汉学计划’注入了极大的热情,因为我们充分认识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孔子学院在当地大学的真正融入,都依仗着其高水平学术事业的成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凝聚各国汉学家的力量,为各国汉学研究提供服务与支持,壮大汉学家队伍,扩大汉学的影响力,借此以反哺孔子学院自身的发展,使它真正成为世界多元文化百花园里亮丽的花朵,也使东西方文化真正实现交流、交融、交锋。”

编辑: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