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周报]杨光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大化公正的世界秩序
来源:北京周报
时间:2018.03.08

杨光斌委员(《北京周报》记者 魏尧摄)

在今年的两会上,谈及对外话题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代表委员们使用的“高频词汇”。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思想内涵?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是什么?这样的目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确立的?带着这些问题,《北京周报》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 杨光斌委员说,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个构建是互为关联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个是眼下的、可以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目标、一种追求、一种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在杨光斌委员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长远的工程。“人类社会发展一定要有目标,不能只停留在当下,而这个目标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杨光斌对《北京周报》说。 杨光斌告诉记者,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针对当下世界秩序产生的一些问题而提出的。“在过去三百年当中,世界秩序基本上就是西方提出的自由秩序,也就是所谓的‘自由主义世界秩序’。‘自由主义世界秩序’这是好听的说法,其实真实的背景就是自由主义导致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就是西方霸权支配的那种世界秩序。”他说,“但是冷战结束后的二三十年,这种秩序自身却出现了问题,一个显著的表现便是逆全球化。” 何谓“逆全球化”?杨光斌委员用了最浅显的例子解释道:在过去五百年,每当像英国、美国这样的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失去领导能力的时候,首先出现的情况便是国内产业空心化,也就是脱实向虚。国内的脱实向虚直接威胁的就是国内老百姓的就业问题、吃饭问题。国内出问题了以后必然会带来国际秩序的动荡和退缩,就是所谓的“逆全球化”。 不过,通过过去数百年的全球化进程,人类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尽管出现了“逆全球化”,但也始终不是世界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中国与世界各国发展紧密相连、命运休戚与共。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大国协调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和共同发展,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主场外交。继续为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完善海外利益安全保障体系。中国愿与各国一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对此,杨光斌委员谈了自己的理解:“在过去几百年以来,第一次引领全球化的是英国,第二次是美国。它们引领全球化的方式都是所谓自由企业,就是个体企业来引领,它们的力量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现在引领全球化的方式,不但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资本,这个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我们这个叫‘超级全球化’。‘超级全球化’可以看作是全球化的3.0版。通过这个超级全球化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意思呢?3.0版本跟前两个版本不一样,因为自由世界秩序听起来很好听,其实本质是掠夺。而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方式是共商、共建、共享。” 人们常说: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在杨光斌委员看来,中国对国际秩序的追求来自于对自身治国理政思想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他的理想、他的目标集中在社会公正上,在国际事务上,很显然,他也希望世界拥有一个公正的国际秩序。” 杨光斌委员说。 “美国人总是说,我要建立自由的世界秩序,但美国人从来不敢说,我要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秩序。因为过去三百年来,这个世界秩序说到底就是弱肉强食的世界秩序,一点都不公正,非常残酷。因此,我们要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它将是一个最大化公正的世界秩序。” (杨光斌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原文链接: [北京周报]杨光斌委员: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大化公正的世界秩序
编辑:文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