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郭影秋:他为什么不当省长当校长?
来源:党建
时间:2016.05.03
中国的大学总数和规模目前世界第一。 可当过正省长又去当大学校长的,一定要提这位冀鲁豫的老战士——郭影秋,他是冀鲁豫湖西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曾任湖西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郭影秋历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云南省省长等职。1957年 党中央提出向科学文化进军,接受过高等师范教育的郭影秋决定,辞去云南省省长职务,主动要求到教育部门工作。为此周总理曾对云南籍辛亥革命老人李根源说: “贵省省长郭影秋,不愿当省长,自告奋勇到大学去。”这句诙谐的话,反映了周总理对郭影秋同志主动到教育部门工作的赞赏。 当时许多同志对他的这一举动不甚理解。而他对人说:“省长、校长没有大小、高低之分,只是职务、分工上不同,都是为人民服务。我对 教育工作很有兴趣也很有感情,与高级知识分子交朋友,同他们打成一片,既能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高级建设人才,又能增长自己的知识。这是多么有意义的工 作。” 19579月,中央任命郭影秋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南大师生闻讯而喜,又觉新奇,不免还有人疑惑:“他是来当省长的,还是来当校长的?”弦外之音是:他来搞政治,还是办教育? 这年11月,“反右”刚刚结束,郭影秋到南大任职才两个多月,恰逢中文系三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胡小石、陈中凡、汪辟疆的七十寿辰,郭影秋在自己家中设宴,为“三老”祝寿,并亲自斟酒、敬酒。感谢三位老教授潜心治学、辛勤执教,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不久,郭影秋又在全校运动大会上,向全校发出“坐下来,钻进去,认真读书”和“教学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的号召,要求学生“要做课堂上的英雄”。他提倡“有经验的教师上(教学)第一线”、“老教师上第一线”。 1963年初,周总理又拟调郭影秋到国务院工作。恰在此时人民大学缺少一位 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校长吴玉章久闻郭影秋同志品德高尚,作风谦和,能力很强,亲自面见周恩来总理,要求把郭影秋调来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经慎重研究后, 决定改派影秋同志到人民大学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协助吴玉章校长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在全校的欢迎会上,德高望重的吴玉章老校长对大家说:“我们请来了一 位好校长。” 郭影秋来到人民大学后,广泛同教职员工交谈,积极探索,解放思想,理顺关系,狠抓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中国人民大学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内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正在这时“文革”开始,人大停办。造反派成立了“郭影秋专案组”,调查他的“历史问题”。专案组的几个人,从北京到河南,又从河南 到江苏、上海,最后又到了他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山东湖西地区,历时数月之久。凡是跟郭影秋以前有关系的同事、亲友,他们几乎都调查过。尽管那时郭影秋已经被 打倒,可是,在调查的对象中,几乎众口一词:“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最后,专案组来到郭影秋的家乡——徐州附近的铜山县马兰村。事先,他们知道郭校长有个兄弟叫郭玉伦,就住在这个村子里。走进郭玉伦 的家里,他们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因为整个屋子里除了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之外,几乎找不到像样的家具,两间睡房地下都堆满了厚厚的稻草,硬是找不见一张 床。于是,调查人员好奇地问,晚上在哪里睡觉?郭玉伦指着地上说,就在这稻草上睡。 调查人员真是无法相信,堂堂一个省长的兄弟,居然睡在稻草铺上。因为一般说来,北方农村是没有床的,可是有炕;没想到这屋里连炕也没有。再看看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如乞丐。 这憨厚朴实的主人还是招待调查人员吃了一顿午饭。饭后,有人悄悄地问郭玉伦:郭校长在云南当过省长,在南京大学当过校长,怎么会不通过关系,来改变你们的贫困呢? 郭玉伦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哥哥在川南行署当主任。他写过信,想通过他在外头找个工作。可是,郭影秋给他回信讲了许多道理,说明共产党员不能搞特殊,为自己谋私。此后,他们知道郭影秋的脾气,再也没有打扰过他。 调查人员在徐州地区听说,郭影秋不但不给他兄弟“开后门”,就是整个马兰村,乃至整个铜山县,都没有特例。据称,当地老乡中间,有少数人对此还颇有微词。造反派的头头看到调查报告,也不得不说:“看来这个人,大节、小节都不错。” 80年代,有人曾经问过郭影秋本人,说这样做是否有一点过分?郭影秋只是简单地回答了一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我深恶痛绝的。” 1977年底党中央决定恢复中国人民大学,19787月,党中央、国务院任命郭影秋同志为人民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兼副校长,协助年过八旬的成仿吾校长,担负起繁重的复校任务。 在百废待举的艰难日子里,郭影秋强忍病痛,架着双拐,四处奔波。短短几年工夫,中国人民大学一跃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全国重点大学。郭校长也成为深孚众望的好校长。 在担负学校党政领导工作的同时,郭影秋身体力行,深入教学与研究第一线,一方面给本科生讲授南明史专题、带研究生指导论文;另一方面研究清史,出版了《李定国纪年》,成了著名的明清史学家。熟悉他的人,无不交口称赞:“文武双全、德才兼备,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 1983年,郭影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校长。 19851029日郭影秋与世长辞。病重弥留期间,他用书面与口头郑重表示:“我死后,第一,不要通知亲友,只报告党委和上级机关;第二,不开追悼会,不进行遗体告别;第三,将遗体交医院作科学研究用;第四,把《郭影秋诗选》的稿费交给党组织,作为最后一次党费。” 原文链接: [党建]郭影秋:他为什么不当省长当校长?
编辑:柳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