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马克思主义学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时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0.02.05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密切关注疫情发展情况,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学校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将学校相关措施落到实处,工作分工责任到人,采取了一系列高效措施,保障信息上通下达,在确保学院师生身心健康与安全的同时,确保学院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时期正常运转,为上级组织分忧解难。现主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总体部署和组织机制建设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学校工作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时间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王易为组长,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及相关行政、团学工作人员担任成员的疫情防控小组,负责学院疫情防控总体工作。建立以学院不同类别群体为条块的联系反馈机制,委派专人负责联系教师、学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等人员,实行日报告制度。

2月3日上午,学校党委副书记齐鹏飞主持召开学院疫情防控工作专题党政联席会,传达学校专班会精神,通报当前疫情防控情况,并对疫情防控期间师生返京管理审批、实践课教学运行、延期开学预案制定、国际交流及访学管理等工作进行部署。此外,小组每天不定期通过微信群召开会议,传达学校专班会精神并通报学院各类群体情况,研判疫情防控工作。

二、做好信息统计报送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学院自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日)起,开展学院教师假期前往或途径湖北情况、发热情况摸底统计,后期逐步扩大到全体学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和离退休教师。统计内容方面,教师等群体根据上级组织要求填写专门表格;针对学生群体,学院自行设计统计表格,信息包括学生所在班级、专业、导师、班主任、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以及目前所在地、是否前往或途径湖北、身体情况等疫情防控相关的关键信息。根据学院接收访问学者人数较多的情况,参照学生管理要求严格管理、安排相关防疫工作。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了依靠党、团、工会和班级组织的信息报送体系。学院明确要求,如有前往或途径湖北的情况,或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情况的,或有发热等症状的,必须第一时间上报;无相关情况的,也必须执行每日零报告制度,确保相关情况学院第一时间掌握。与此同时,由专人负责向学校各对口部门报送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无错漏,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三、加强特殊时期学生管理

学院党团组织严格执行学校关于学生假期返校相关规定,通过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等多个途径要求学生不得私自返校,并要求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第一时间响应学生需求,做好解释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共劝返并批评教育私自返校学生4名。其中,郭同学自山东青岛返校后出现发热症状,学院党委迅速派办公室副主任卢垚陪同其前往海淀医院进行复查,明确排除患病后劝返回家。学院各党支部、团支部相应上级党团组织号召,在线上倡议同学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居家防护、学习科研,建立临时党小组、团小组,开展组织生活,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发挥好党团组织作用。 学院积极发挥导师作用,指导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学院多次动员所有导师(含兼职导师)与其所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等进行一对一联系,确保将北京市、学校关于不得返京返校、延期开学的通知传达到每位同学。导师反复提醒学生原地待命,不要私自返京返校,并协助学院劝返多位试图提前返校的学生。导师通过微信、电话等形式与学生加强日常联系,指导学生科学防控,分享防控知识,要求学生积极做好自我防护,安心在家、避免随意走动,坚持每日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状况及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就医。同时,导师积极进行线上心理支持,针对性地安抚疏解学生紧张焦虑情绪,布置学习任务,指导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和线上调研,分享居家查阅资料、读书和写作的妙招,全方位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助力学生假期学习科研。 寒假期间,学院共有11名学生在学校留守。学院负责老师定期与相关学生线上沟通,传达学校对寒假留校学生的相关政策,了解其生活中的需求,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2月3日上午,学院党委副书记蔡立庆,副院长陶文昭、宋学勤、赵淑梅,党委委员郑吉伟等前往看望慰问留校学生,询问他们假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正确认识、积极应对、健康生活。

寒假留校学生中,有1人出现发热症状,学院第一时间上报学校。目前,该生在继续教育学院统一隔离,已经无发热症状,身体情况逐渐恢复,精神状态良好。学院负责老师每天与该生联系,为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四、分类开展在线学习计划

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师生短期内不能回到课堂。为了让学生在家也能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积极探索“战疫”时期利用网络新媒体组织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依托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积极发挥人大马院在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一)学院启动本科生线上探究性学习计划

近日学院多个本科班启动了本科生寒假线上探究性学习计划,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王易,副院长郗戈、副院长赵淑梅担任本科生寒假线上探究性学习计划学术顾问,为学生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019级本科2班在班主任王莅老师指导下,吸取学院本科生专业文献读书会的经验,利用B站等网络学习资源,制定了学习“一门网络课程”、 拓展“一个相关领域”、 整理“一份资料清单”、 制定“一项研究计划”的“四个一”的线上研究性学习目标。全班23名同学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为围绕“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三个专题进行合作研究。

2018级中国共产党历史本科班在班主任王衡老师的倡议下,发挥“团建+班建”优势,每周一晚上8点-9点以团小组为单位进行群通话,“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对疫情防控的现实思考,碰撞思想的火花,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在开学之前,每位同学完成一篇“战疫观察”的时评/杂记/理论文章/学术论文。为了启发同学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王衡老师为28名同学列出了30个观察疫情防控的视角。 线上探究性学习计划启动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专业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了寒假学习目标,团队式交流研究模式更有效缓解了学生们因疫情产生的紧张情绪。有学生表示“期待自己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在其中发现自己的学术兴趣,不负好时光。”“希望我们都能在这次寒假学习小组中收获知识,明确方向,有所突破。安心在家读书学习,既是对祖国人民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愿我们在本次活动中,安守一份宁静、成就一段时光。”

(二)学院启动研究生在线学习方案

学院明确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合理安排学生假期科研计划。上学期,学院研究生踊跃参加了教育部开设的“周末理论大讲堂”(包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两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生必修课)的学习。课程结束后,学院制定发布了内容详尽、要求明确的课程内容大纲、经典著作和党的文献研读篇目以及课程论文选题方向,给2018级、2019级博士生布置了课后深入研究及论文写作任务,要求在2020年2月10日前完成两篇5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并依据论文电子版进行课程考核。通过加强课后深入学习、系统安排科研任务、加强经典研读和论文写作、灵活运用线上学习手段,加强学习考核等方式,学院合理安排学生的居家学习生活,使学生在回归校园学习生活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三)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倾情打造“在线战疫丨备课充电宝”系列,助力全国思政课教师备战新学期

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近日连续推出“在线战疫备课充电宝”栏目,获得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称赞和广大思政课教师欢迎。“疫情当前,出门不便。闭门修炼,去哪充电?”中心为方便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线备课,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精心推出系列教学资源共享,助力全国思政课老师备战新学期。目前,该栏目已连续推出 17 期青椒论坛和8期名师讲坛的精彩视频。根据工作规划,接下来会连续推出“学习大家谈”、“周末理论大讲堂”、“同备一堂课”等精品教学资源。

对此,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给予高度赞扬,认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北京市率先行动,为延期开学师生打造思政课云课堂!”不少思政课老师也称赞说:中心打造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是全国思政课教师的“加油站、及时雨、稳定器”,在全国抗击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严格规范引导师生国际交流

鉴于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针对中国公民实施特别入境管理措施。为了确保学院师生的安全,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学校的相关要求和通知,采取一系列相关举措。第一,学院第一时间与国内外相关机构联络沟通,推迟公务出访团组;第二,学院第一时间联系未来两个月内有出访任务的教师并做工作,原则上不鼓励教师出访,现在相关教师已取消出访计划,并表示绝对服从安排,不给学校和国家添麻烦。第三,统计学院内已在国(境)外学生信息与未来半年内有出访计划的学生信息,统筹全局,做到“心”中有数。第一时间与学生进行对一对一联系,确认其具体行程安排,强调防疫安全;第一时间与学生导师、班主任本人沟通,要求学生按照有关规定执行,严格要求不能回京回校,等待学校进一步安排。 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着力编织一张“无遗无漏”的信息联络网,确保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都可以感受来自学校与学院的防疫之力、关爱之情,让每一位马院人在紧迫的疫情之下依然可以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
编辑:饶书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