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 学习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文/校报 毕玥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时间:2020.06.05
5月26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召开,学习主题为“疫情防控的国际合作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主持会议。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副校长贺耀敏、吴晓球,党委副书记郑水泉,副校长刘元春、杜鹏、朱信凯,党委副书记齐鹏飞出席。 吴付来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郑水泉领学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围绕“疫情影响下的全球化转型”作辅导报告,以全球供应链为切入点分析全球化的变化。他表示,疫情为全球产业链升级转型提供了机会,会提高软要素的作用,以及带来绿色化、数字化的全球化。在此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是全球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 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作辅导报告,他表示,在疫情冲击下,全球治理困境日益凸显,呼吁着全球治理需要新方案。对全球治理的创新塑造过程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必然方向。 与会人员交流了学习体会。王利明表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等人格权面临威胁。疫情期间,如何平衡保护民众生命安全和隐私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在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其中规定了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适应了现代社会,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的立法要求,必将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吴晓球表示,改革开放让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经济与全球治理的体系,参与国际竞争,中国模式、中国道路也为全世界提供了新的发展样本。疫情冲击将会加速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和重构,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应该继续坚持大力发展经济,并积极参与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为其提供价值标准和理论框架。 刘元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逆全球化的加速器,让2008年以来的世界经济裂痕快速加深,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加剧,其中涌现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我们一定要秉持生命至上的价值选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稳住经济基本盘,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朱信凯表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构必然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在此次疫情期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方国家没有真正把民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有最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中国的经济有很大韧性,乡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所以,我们要有信心保住民生底线、打赢疫情防控战,并积极参加未来的全球治理体系重构。 靳诺作总结讲话。她用四个词汇概括学习体会:一是团结,团结合作是战胜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二是担当,中国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努力得到了有关国家的积极回应,提升了在国际社会的感召力;三是开放,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内涵,是中国对推进全球多元和文明发展的重大倡议;四是科学,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我们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构筑起科学、严密的防控体系与机制,真正把科学防治贯穿在群防群控的每个环节。 靳诺强调,广大师生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把回信精神落实到各方面工作中。要强化命运与共理念,进一步推进中外青年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化生命至上理念,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强化开放合作理念,进一步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做好留学生管理服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 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纪委办公室(监察处)、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党委教师工作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保卫部、校工会、校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学习。
编辑:郑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