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三讲举行 杨光斌教授探讨习近平时代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
来源:文/校报学生记者 成卓兰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时间:2017.11.10
11月8日,“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秋季学期第三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杨光斌受邀以“习近平时代与变革中的世界秩序”为题进行授课。

本系列课程是市委教育工委牵头建设的大平台、多中心、开放式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创新课、精品课。本学期授课地区划分为五个片区,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第二片区主责高校,负责《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系列课程的前四讲。 杨光斌提出,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专利,是为实现目标、解决矛盾而提出来的一种周期性划分,时代观是共产党人的方法论与思维方式,对于时代的判断关乎国家未来发展。时代转变具有客观条件,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基本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于时代的判断从毛泽东的“战争与革命”、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已经到习近平“新时代”。

杨光斌认为,世界秩序大变局同中国改革与“质变”共同影响时代改变,价值、规范、制度与大国共同影响世界秩序大变局,中国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的转变带来发展新挑战,中国在国内通过强力反腐、重组决策体制、改组军事体制等策略打造新政治生态,通过“亚投行”、“一带一路”倡议拓展中国影响力,开启“新时代”。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经济成就,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成就以及传承文明基因的文化成就是开启“新时代”的客观条件,对世界政治发展有重要意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动摇甚至终结了“历史终结论”。 杨光斌表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意义广泛,包括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公共资源分享的不平衡、人民对高质量生活的诉求、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求等。“新时代”的指导性发展理念是坚持“人民主体性”和“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发展计划体现在十九大政治报告所指出的14条基本方略中。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有机作用下,中国将完成改写世界历史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强的生命力。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300余名师生现场听讲。 “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两贯彻一落实”,充分发挥理论名家的吸引力、感召力,为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浓厚氛围。 据了解,本学期共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5所高校作为开课高校,分片区讲授《走向复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概论》《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之光: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时代号角: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之路》和《中国方案:全球治理格局与国家外交战略》5门课程。课程主要形式包括专题授课、小组研讨、实践教学、答辩展示、汇报宣传等。与以往课程相比,本学期课程要求主讲专家从一本或几本经典著作着手展开论述,与“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主旨更为贴合,另外也增加了学生课下研讨和社会实践环节,使课程内容更丰富,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更紧密。课程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人民网教育频道、“宣教之窗”网站、“V思想”微信公众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研修平台等载体共享教学资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开展理论教育提供丰富素材支撑。
编辑:饶书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