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结课 黄卫平教授探讨数字背后的中国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来源:文/校报 学生记者 成卓兰 图/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时间:2017.12.20
12月13日,“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秋季学期最后一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教育部经济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黄卫平受邀以“数字背后的中国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题授课。 黄卫平表示,十九大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明确规划,对实现小康后的中国道路走向给出明确答案。从中国宏观经济的视角,可以 “12321”为线索进行解读:一个重大战略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两个全党基本共识,即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三个奋斗目标,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35到本世纪中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即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交汇期;一个重要任务,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他表示,新时代呼唤新理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新实践产生新结果,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阶段、新任务。 黄卫平认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党中央基于我国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于社会矛盾的判断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依据在于生产力的供给侧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侧间的关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包括物质、精神方面,从供给侧看,虽然落后的社会生产实现质的飞跃、社会生产力进入世界前列,但城乡、地区、人群等发展不平衡导致人民需求与社会供给不匹配。中国需要“质”与“结构”的变化,以解决资源分配不均衡、供求错位的问题。 黄卫平表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决胜小康需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打赢三大攻坚战,中国经济需要增长更需要发展,质量、效益、新动能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创新为新动能建立新的经济体系是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展现更强生命力的根本驱动。 社会与人口学院2015级本科生裴彧主持讲座。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300余名师生现场听讲。 本次课程是“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最后一讲。该系列课程是市委教育工委牵头建设的大平台、多中心、开放式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选修课、创新课、精品课。本学期授课地区划分为五个片区,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作为第二片区主责高校,负责《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系列课程的四讲。“名家领读经典”北京高校市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深入推进“两贯彻一落实”,充分发挥理论名家的吸引力、感召力,为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浓厚氛围。 据了解,本学期共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5所高校为开课高校,分片区讲授《走向复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概论》《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理论之光: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社会科学》《时代号角: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之路》和《中国方案:全球治理格局与国家外交战略》5门课程。课程主要形式包括专题授课、小组研讨、实践教学、答辩展示、汇报宣传等。与以往课程相比,本学期课程要求主讲专家从一本或几本经典著作着手展开论述,与“名家领读经典”课程的主旨更为贴合,另外也增加了学生课下研讨和社会实践环节,使课程内容更丰富,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更紧密。课程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人民网教育频道、“宣教之窗”网站、“V思想”微信公众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放研修平台等载体共享教学资源,为广大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开展理论教育提供丰富素材支撑。
编辑:赵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