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头条]人大心理学教师圆桌讨论 精准实施疫情心理干预
来源:北京头条
时间:2020.02.07
近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爆发,全国防控力度不断加强,高校师生均面临疫情应对的持续挑战,对相应人群开展心理疗愈十分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五位老师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网上圆桌讨论,就疫情下的心理疏导与干预措施展开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胡邓提出,可以用“群体心理画像”的方式进行疫情心理干预。他提出,这次是中心第一次尝试把群体心理画像运用到疫情心理干预之中。随着疫情向全国的蔓延,我们逐渐意识到疫情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更有效更精准地为大家提供心理服务?对于不同心理画像的群体采取什么样的干预策略?是偏重情绪安抚还是认知改变?这一切工作,都需要我们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心理画像,然后才能帮助当地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精准地进行心理干预。 中心打算通过群体心理画像的方式,尝试把不同的人群做不同“像位”区分,根据不同像位所处的情境和他们的地域,建议临床心理工作者按照人类大脑固有的特点来进行精准的心理干预工作。根据目前的状况,中心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大家认为可以把不同的人群大体分为四大像位:防疫隔离群体,自行隔离群体,一线工作群体,尚未感染的普通大众群体。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徐紫薇针对“防疫隔离群体如何开展精准心理关怀”这一问题提出,防疫隔离群体包含已感染或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病群体。他们在疫情的最中心,也是站在疫情最前线的人。得知自己患病或疑似感染的情况会对患者自身产生极大的心理冲击。有时心理上的应激反应也会给病情的康复和治疗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将心理疏导列为治疗框架内,形成有效的医患合作关系和稳定的心理状态,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及时得到治疗的住院患者,应由医护人员及患病家属给予及时心理疏导,鉴于病情治疗的隔离措施,应采取以认知矫正和情感安抚为主的关怀举措,医护人员就病患病情、疫情数据给予客观描述,并反复叙述,帮助病患理性客观看待自己的病情树立信心,此外要和亲友保持频繁的联络,从亲友的支持和鼓励中获得力量和陪伴,病区也可以采用播放舒压音乐等方式帮助病患疏解紧张情绪。对于在医疗环境之外接受防疫隔离的患者,由于其设备和专业救护人员短缺,要及时进行认知矫正和心理教育,由疫情隔离一线人员将权威准确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政策及时的传达给隔离人员,减少其恐慌和疑虑。 原文链接: [北京头条]人大心理学教师圆桌讨论 精准实施疫情心理干预
编辑:何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