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民网]完善社区基层心理援助功能 筑牢社区网格化疫情防控系统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0.02.21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种以网格单位为基础,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和以社会化为手段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也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重要经验。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到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要压实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采取更加周密精准、更加管用有效的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在新的疫情战役中,社区成为阻击疫情、联防联控的前沿阵地。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重要战“疫”部署,各地居委会、社区医生、民警等基层组织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地毯式排查,及时了解社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特别是外来人口和返乡人员的健康状况,做好社区防疫监测、消毒、通风和卫生环境整治,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扫清了环境障碍。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诱发公众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与疫情越接近的人,罹患心理问题的概率就越大,程度也更严重。因此,各地区在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可进一步完善基层社区居民心理援助工作,增强基层网格化疫情防控体系的多样化服务职能,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扫清心理阻碍。 一.增强社区信息宣传针对性,降低社区民众心理冲击 社区宣传是基层群众获取地方信息的重要平台。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社区信息公开应当与时间赛跑,告诉社区居民真实一手信息,避免居民信息缺失导致的恐慌。同时探索改进宣传方法,针对基层社区不同年龄,群体,灵活采用多样宣传策略,以目标受众喜闻乐见或容易接受的方式来推广正确的防疫理念,普及战疫心理保健知识,避免民众因过度担心而产生焦虑,缓解民众的失控感,增加民众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勇气。 二.关注社区民众多样化心理需求,提供精准心理援助服务 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强调实施差异化心理服务的重要性。基层社区群体构成通常较为复杂,不同群体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漫延的心理压力以及心理需求不同。应特别关注老年群体、孕妇群体、儿童群体,外来人员与返乡人员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援助。社区医生、居委会、民警,社区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繁重,他们的心理健康保护和心理援助也同样重要。应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社区居民心理危机的事前预防、危机中干预以及危机后的心理援助服务。通过加大基层群众的社会心理援助、推广群众自助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对社区群众免费开放网络和视频咨询等举措来应对疫情带来的焦虑。2月12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牵头研发的抗疫心理支持系统正式上线,为社区民众提供心理调节的方法与资讯,帮助居民识别自身情绪并积极应对不良情绪缓解压力。为战“疫”前线开展社区精准心理援助服务,提供了有益尝试。在日常工作中,坚持鼓励与表扬,保持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实行轮岗任务,工作前鼓劲与工作后总结相结合,关注他们的工作情绪与心理稳定性。 三.鼓励和支持各方面专业力量分工协作,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三级预防服务体系和预警机制 充分调研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结合不同社区居民文化背景、社会活动特点、行为和生活方式,构建三级预防体系,有层次地提出针对性的工作原则和指导方法,制定相应的心理卫生措施。第一级预防是社区人群心理保健的基础,旨在通过心理咨询、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等形式,在社区推行各种促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第二级预防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社区中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的个体和群体,工作重点是对已发现的患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居民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以及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干预。第三级预防的工作重点是搭建为心理障碍者提供融治疗、训练、康复于一体的人性化服务机构,积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恢复。应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心理学知识与技能培训,让其成长为社区心理服务的初级承担者,主要承担社区心理监测和危机预警、社区公共心理危机的响应干预等。并定时安排高年资的专业医护人员下沉到社区,不仅为重性精神病患者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还指导社区医护人员掌握精神科护理干预技巧,对普通群众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干预、疏导。 四.构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心理援助人员的职业培训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应由专职心理工作人员、兼职心理专家和心理志愿者组成。要引进或培养一批心理学专业人才进社区,保证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配置至少1名专业专职的心理服务工作者,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医院)应有执业心理咨询师以及精神卫生专家定期坐诊等。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高校师生、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的力量,以兼职、实习、购买服务等方式广泛吸收专业人才充实服务队伍。例如,可以通过与高校心理学专业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心理咨询专家进社区、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训和志愿者的招募工作。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进社区,还需要培养“本土”的人才队伍,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制定系统专业的培训计划,对社区民警、保安、居委会工作人员等基层对象进行心理学的基础培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服务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融入到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建立和发展多元协调的服务平台,为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发挥各自的积极性提供条件。 五.通过网格信息化管理,采集群众心理健康大数据,完善社区心理援助体系 网格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模式,主要运用现代化的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对每一个网格实施动态化、精细化和全方位的管理。由于此次病毒人传人的特点,国家提出城市居民少聚集、不出门等防控要求,因此部分防控工作,可以通过网格的信访化功能,实现对网格居民精准化服务和管理。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网格平台了解居民的情况,动态掌握老人、儿童、病人的情况,及时提供精准抗疫服务。还可以通过网络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同步采集基层群众的心理健康大数据,以便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完善社区心理援助体系。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社区心理服务体系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改善基层群众心理健康水平,维护基层群众心态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关键性措施。增强基层网格化疫情防控体系的多样化服务职能,在基层社区形成系统高效的心理危机评估、干预和援助体系,具体积极的社会价值与推广价值。 (作者李英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作者张焱,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研究生) 原文链接: [人民网]完善社区基层心理援助功能 筑牢社区网格化疫情防控系统
编辑:张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