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周报]孟虹:新型肺炎疫情带来的国际挑战与机遇
来源:北京周报
时间:2020.03.01

近期爆发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牵动了全国上下,也波及到世界多个国家。在德国,截止2020年2月2日北京时间19点先后出现了10例患者,其中来自巴伐利亚州汽车部件供应商伟博思通(Webasto)公司的8位人员被间接传染,德国政府用军用飞机从武汉接回国的124名人员在登机前未发现发烧现象,回国后2人被确认受到感染,反映了此次新病毒具有潜伏期和传播性,由此也可能造成包括德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受感染者人数在近期的逐渐增加。这一事实也反映了健康卫生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问题,在全球人员流动高度频繁、交通工具高度发达的今天,它不可避免地可以很快演变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棘手问题。

早在2005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新修订出台了《国际卫生条例》(IHR),呼吁加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包括传染病方面的防治工作。2015年德国在担任“7国峰会”轮值主席国期间,默克尔政府在当年6月和7月的两份联合声明中,均将全球健康卫生防治领域的合作、尤其是类似埃博拉(Ebola)等病毒传染的防治问题视为未来国际合作的重中之重。在同年9月联合国出台的《2030年议程》中,保障和改善民众的健康卫生问题也被纳入其工作重点之列。2019年,世界银行和国际卫生组织联合成立一个专门委员会,重点调研全球化发展与健康卫生的关系,在调研报告中特别指出了目前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重大疾病问题,均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并导致受波及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下降。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赛在近日来华调研考察疫情返回日内瓦后,于当地时间1月30日下午召开紧急委员会会议,经过激烈的讨论,在肯定中国所采取的一系列积极防疫措施的同时,鉴于中国境内感染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多个国家开始出现疫情,最后做出了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的决定,以期在国际层面引起更多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尽快联合各方力量探寻有效应对措施,尤其防范和遏制疫情在医疗系统较为薄弱的国家的扩散。

《明镜》周刊是德国报刊中非常具有批评意识的一份杂志。在德国,媒体被视为第四大权力机构,拥有监督功能。同时,媒体除了客观报道、及时提供全面信息和发挥公共卫生教育作用外,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其本身作为一个独特的经济载体和经济领域,也面临着激烈竞争,需要靠发行量和网上点击率来保障盈利。2020年2月1日《明镜》周刊最新版的封面再度采用了“夸张”、“奇异”和“醒目”的图像、色彩、文字等手法来吸引读者的眼球,在中国境内外民众协力抗击疫情的紧张艰难时期,非但未发挥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排除民众的焦虑和担心,而是几近滑向了媒体伦理的边缘,再度落入了本该避免的挑起“中国威胁论”的狭窄轨道。

该期杂志的封面,采用了在其他瑞士和德国媒体报道中已使用过的一幅照片整合而成。照片的核心人物是一位“新潮”、“国际化”的年轻中国人,身着红色防护衣,佩戴防护口罩,行走时一边戴着耳机,一边用苹果手机在阅读。周刊将图片加上红框,配以“全球化”、“病毒”、“中国制造”、“死亡威胁”等字语。红色象征新中国,黄色又与中国国旗上的五星颜色雷同,很快引起了在德华人华侨和留德学人等的不满和抗议,并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危机时期影响了德国民众对于中国的积极认知。这也说明了媒体语言不仅包括文字,还涵括了图像、色彩等媒介符号所折射的特殊含义。在国际事件的报道中,尤其需要兼顾媒介符号的跨文化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冲突和带来不良后果。

从文稿的具体内容来看,涉及面颇广,从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贸易与就业市场等多元视角分析阐述了武汉疫情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危机管理措施以及可能带来的国际性多领域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各领域的变化毫无疑问也会是一个全球性话题和问题,无论是积极快速的经济发展,还是目前面临的疫情带来的危机。在这场抗击疫情的艰难曲折过程中,在一个暂时性的“中国问题”被提升为了一个“国际问题”时,我们有必要重视和有效行使国际话语权,积极宣传我们的防疫政策与治理措施,及时在境外通过不同渠道反映疫情变化、患者诊治、物资供给、区域合作、后期规划等方面的最新资讯,包括刚落成启用的“火神山医院”的运行特点等,以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及时全面,积极塑造一个在危机面前能沉着应对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在当今世界,民众的健康卫生问题不仅与个人、医院有关,也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并会影响到相关链条上的其他国家的发展,包括劳工岗位、经济指数等一系列问题。2002年中国曾爆发影响广泛的SARS疫情,经过数月的艰苦努力,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并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突发和新发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此后中国经济非但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发展,很快跃居全球第二,并在全球不少领域开始通过“中国制造”逐步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危机是挑战,也意味着蕴藏新机遇。2019年底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4亿,城镇化率突破60%。此次疫情的出现,恰逢元旦和春节重大喜庆节日之际,呈现出复杂的跨地区性快速传播的特点。从最初的慎重把守到现在的全面积极应对,从最初紧张的医患关系到目前医护人员废寝忘食不顾自我安危投入救治工作的一幅幅感人画面的展现和十日间可接纳愈千名患者的“火神山医院”的神速建成启用,从隔离疑似病例及其接触者到积极制定诊断和治疗方法,从通过现代网络展开公共卫生宣讲教育到及时公布各地最新疫情发展动态,各地政府依据国家《传染病防治法》,按照“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展开疫情防控,多地政府依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一切都充分展现了现阶段疫情防控和治理措施的与时俱进和有效提升。目前,国家整合国内各方力量,已建立起一套跨部门和跨地区的协调合作治理体系,同时也开始积极寻求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努力建立起跨国界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合作模式。面对新型疫情的诸多不确定性,科研攻关和进一步遏制疫情的扩散,已成为当务之急。期盼在不久的将来,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而此次疫情的防控经验能最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危机应对能力的现代化,且促进我国公共卫生文化和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改善,同时通过将疫情治理经验融入全球传染疾病的防控工作实践,为促进全球健康卫生治理体系的良好建构提供一个独特的中国治理模式。

(孟虹,中国人民大学侨联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侨联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原文链接:

[北京周报]孟虹:新型肺炎疫情带来的国际挑战与机遇

编辑:王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