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北京日报]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韧性强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0.03.13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近日正式启动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在首期线上研讨会上,刘元春、任泽平等多位知名经济学家认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短期影响,但是中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化。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看来,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弹性和韧性,它对当前的疫情冲击有很强的防御和自愈能力,能够使中国经济在克服当前困难和风险基础上快速回归向好发展的轨道上。 中国经济的韧性来源于哪里?刘元春分析,首先,中国经济的最大韧性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种优势决定了中国可以利用举国力量快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快速使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同时,经过70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奠定了实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生产能力,疫情对于中国数百万亿元的固定资产、接近9亿人的劳动力以及全世界规模最大、品类最齐全的生产体系难以产生实质性损伤。 此外,中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和内需巨大潜力,以及互联网经济等新经济和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将较大程度缓冲疫情冲击等原因也在加强中国经济抵御疫情冲击的弹性韧性。刘元春还特别提到,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经济调控能力、充足的政策工具箱和广阔的政策空间,这使得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目前,中国政府债务率不到60%,预算财政赤字率没有超过3%,各类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依然维持在5%左右,由此保证了中国政府可以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持续展开有弹性的“六稳”政策。 “任何一场疫情引发的经济冲击本质上是外生的、短期的和局部的,不会引起一个大型经济体的经济发展趋势出现偏离。”刘元春预估,当前疫情最多只会带来1至2个季度的经济小幅波动,不会改变中国中长期向好趋势,中国的潜在增速不会出现系统性偏离。由此,当前经济工作重点应在于有序展开复工复产,使经济循环尽快常态化,不宜在经济社会秩序没有常态化之前展开大规模经济扩张计划。经济政策应以疫情救助和促进经济循环体系恢复为主,坚持底线管理的基本原则。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或将大于2003年非典,但时间可能更短,具体影响大小取决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政策对冲力度。 随着疫情好转,刘元春表示下一步需警惕疫情下的六大风险点:包括经济增速下行下,就业风险成为最大的“灰犀牛”;当前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势头将进一步显现,应谨防“滞胀”风险;警惕疫情在全球蔓延所带来的全球经济快速下滑、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的不确定性,防止房价快速回落;高度警惕放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资产泡沫化风险;以及高度警惕过度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政府债务加剧风险。 原文链接: [北京日报]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韧性强
编辑:饶书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