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人民网]唐鑛 王征:启用疫情时期集体协商简易机制 打造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稳压器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20.03.31
摘要:目前,国内新冠疫情传播已被阻断,各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受疫情影响,传统劳动关系正在面临企业“次生危机”等新的挑战。为了缓解由疫情带来的劳资矛盾,使劳动力市场平稳、有序,保障经济社会有序恢复常态化,我们呼吁,应该激活疫情期间劳资协商机制,打造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稳压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面临极大的生产经营压力,租金和费用等各项成本支出不减的情况下营收断崖式下跌,甚至部分服务业行业和出口导向型企业面临破产倒闭风险。劳动者则面临待岗、失业、收入减少等诸多风险,劳动关系不稳定因素增加,企业和劳动者矛盾逐步凸显,由此产生的企业舆情问题甚至群体性事件等,都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动荡。为了兼顾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利益,稳定劳动关系,2月7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要灵活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劳动用工问题,鼓励协商解决复工前的用工问题,协商处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工资待遇等;3月2日,全国总工会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和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体协商制度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职工和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共商共谅,妥善处理复工复产前后职工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保护及女职工生育保护等问题,探索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将集体协商工作作为疫情期间协调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探索了疫情期间开展集体协商的多种方式、方法,指导企业和职工运用集体协商机制,协商处理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休息休假等问题。 集体协商在以往的企业实践中,常常出现企业方“不愿谈”、“不敢谈”、“不会谈”的现象,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效果非常有限,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体协商的重要性得到了深刻体现,在保企业、保就业、保稳定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看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特别是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时,集体协商展现了其独特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为确保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建议企业充分激活以集体协商为核心的劳资协商机制,打造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稳压器”,增强企业和职工在疫情期间的责任担当意识,缓解劳资矛盾,维持企业生存,减少人员流失,助力企业和职工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第一,积极推动中国特色集体协商机制的实施,相较于西方国家提倡的“个人主义”,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集体主义精神深入人心,这为集体协商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和适宜的扎根土壤。在这种“和合文化”下,能“落地”、好“落地”的中国特色集体协商机制可以得到顺利的施行,并受到企业和职工的积极响应。在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这种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可以视情况精简协商程序,提升集体协商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协商周期,使集体协商机制在企业平稳“扎根”,有效缓解劳资矛盾,维护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第二,强化工会职能,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多元化工会,中国的工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一元化工会,这些都为构建、推动中国特色集体协商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工会作为集体协商机制实施的领跑者,在此次稳定疫情期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需要让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真正发挥高质高效的作用;同时,工会本身在劳资双方之间起着桥梁纽带的功能,因此,工会应积极做好协调工作,以实现疫情期间保企业、保就业和保稳定的目标。 第三,灵活运用以集体协商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劳资协商沟通机制,充分应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协商和沟通,不断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疫情期间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在企业复工复产后群策群力、众志成城。通过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关系“稳压器”,可以使企业与职工形成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使命共同体,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团结一心,和衷共济。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唐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后 王征) 原文链接: [人民网]唐鑛 王征:启用疫情时期集体协商简易机制 打造中国特色劳动关系“稳压器
编辑:刘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