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外国语学院党委举办“明德为师”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1.03.26
外国语学院党委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为契机,组织全院师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历史进程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效,讲好中国故事。外国语学院党委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主题党日活动、校史校情学习,举办“明德为师”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包括脱贫攻坚篇、学习理论篇、党史学习篇、校史追忆篇、弘扬师德篇等内容。 3月1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党委举办的“明德为师”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开讲。在迎接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同时也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外国语学院“明德为师”党史学习教育系列首场讲座邀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宋彪作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阎芳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外国语学院院长杜鹏、学院党政班子领导、全体教职工、学生党支部书记及部分学生骨干参与讲座。 此次讲座使外国语学院师生坚定了“四个自信”,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脱贫攻坚战役全面胜利的成果来之不易,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坚定了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过程中饱含的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阎芳主持讲座)

(宋彪在讲座现场)

宋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学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学者,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挂职副县长。2017年,宋彪响应国家号召赴兰坪县参与扶贫工作至今长达四年时间,2019年6月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候选人,2019年10月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扶贫先进工作者”,2019年12月被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评为第二届“最美教师志愿者”,2020年3月荣获首批“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师德标兵”荣誉称号,2021年2月25日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宋彪以“怒江扶贫记事”为题,以兰坪为例,通过基层扶贫的感人故事、真实生动的现场图片,向在场师生展示了脱贫攻坚中的人大力量和怒江实践,生动阐释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通过怎样的政策机制落到实处的,脱贫攻坚精神又是如何在脱贫攻坚斗争中锻造形成的。

政府主导,构建大扶贫格局:每一个人都是扶贫人

脱贫攻坚以来,国家建立了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了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战略,中国人民大学自2013年开始定点联系云南怒江州兰坪县扶贫攻坚工作。通过数次调研实践,中国人民大学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以“兰坪所需,人大所能”为原则,以“人才培训,智力支持,教育帮扶”为抓手,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对口帮扶模式,发动校友、校办产业、附中、附小以及各部门各院系的力量,参与到助力兰坪脱贫攻坚工作中来。靳诺书记一行赴云南调研慰问兰坪县、刘伟校长赴兰坪调研兰坪营盘中学、中国扶贫研究院组织研究生入户调查、七批支教团赴兰坪助力兰坪教育并建立“人大班”进行对口帮扶、继续教育学院送课进村、附中附小同学深入兰坪中小学进行交流学习、港澳台学生领导力提升计划走进兰坪课堂、“为兰坪带货”教职工购买农产品助力兰坪脱贫攻坚,在政府主导、构建大扶贫格局下,每一位人大人都是扶贫人。 宋彪特别提到了外国语学院2020届英语系本科毕业生张建同学,受人大支教团的影响,张建2016年从兰坪“人大班”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到自己熟悉的红土地上建设家乡,传播梦想与爱的种子,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努力追梦,为家乡的基础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背包上山,牵手入城: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宋彪为师生介绍了怒江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基层脱贫工作的开展路径。基层脱贫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怒江州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国家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贫困发生率非常高。作为深耕在怒江脱贫攻坚最前线的流动党旗,驻村工作队的作用至关重要,零距离对接贫困户,精准追踪每个贫困户的动态变化,包括贫困户的家庭用水用电、人口及收入的增减、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需要做到“一口清”。地势特殊的怒江地区,与外界的联结十分困难,因此国家决定在怒江地区开展易地搬迁工作,而这并非易事,需要处理老百姓搬迁意愿低的思想工作,还要做好搬迁百姓的融入与未来发展工作。为如期完成搬迁工作,怒江州组建“背包工作队”,成为脱贫攻坚的尖刀连,全力动员搬迁,牵手群众入住,数十万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迁入崭新社区,旧房换新房,村民变市民,无数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在这场怒江脱贫攻坚战中,有多名驻村扶贫同志牺牲,倒下去的是一位位战士,竖起来的是一面面旗帜。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以赤诚之心、奋斗之行,生动地诠释了脱贫攻坚精神,锻造了九曲怒江的精神丰碑。

(宋彪介绍怒江的易地搬迁工作)

跑夺出山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确保适龄少年一个都不少地接受义务教育,扶贫工作人员付出了艰辛持久的努力。控辍保学是教育扶贫的重中之重,但兰坪大多数失学、辍学学生的家庭都处于深度贫困状态,“读书无用”的想法十分普遍。宋彪回顾了自己帮助一位智力障碍儿童跑夺走出兰坪的大山、接受教育的故事。跑夺出生于兰坪一个极度贫困的村落,畏惧生人,因为贫困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扶贫精神,宋彪带领扶贫干部们多次调整劝学方案,一次又一次地走进跑夺家中进行劝学工作,多方协调医疗资源来治疗跑夺的天生智力障碍,邀请怒江特校校长为跑夺进行智力检测,并兜底资助跑夺进入了怒江特校学习生活。现在的跑夺,与其他孩子一样,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在宽敞整洁的教室里上课,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分享到这里,宋彪不禁哽咽道:“如果当时我没有多走访那两户人家,不知何时能看到这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命运又将如何?”

(宋彪帮助兰坪跑夺走出大山、获得教育机会)

(宋彪回顾与兰坪跑夺的故事,不禁潸然泪下)

(外国语学院师生认真聆听讲座内容)

在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发扬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荣传统和政治优势,尽人大所能,助力兰坪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兰坪为基,一张张生动的照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展现了脱贫攻坚中人大人的责任和担当,充分诠释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 借此机会,外国语学院师生向所有为国家脱贫攻坚事业作出贡献的工作者表达了敬意。 (责任编辑:徐小婷)
编辑:徐 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