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外国语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黄友义专家作党政文献翻译专题讲座
来源:外国语学院
时间:2021.04.02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外国语学院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结合专业实际,在全院开展“学党史、强信念、担使命,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党政文献外译专家讲座是外国语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讲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鼓励外语人积极参与党史翻译实践、努力提升党史翻译能力,发挥外语人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本场讲座由翻译界知名专家黄友义作“学深悟透、精准翻译、有效传播——参加党政文献翻译的体会”专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阎芳主持。 百年大变局让中国翻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准确的外译中让我们了解世界,精准的中译外帮助我们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体系。黄友义通过总结长期参加党政文献英译实践,从领会精神实质、采用最准确的英语表达和重视译文对外传播效果三个方面介绍具体案例。 讲座上,黄友义语言平实诙谐,例证深入浅出,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温度。黄友义以“一带一路”倡议和新冠疫情期间对外传播为例,诠释了百年大变局下语言服务的重要性。他表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渴望倾听中国声音,潜在受众群体规模日益扩大,包括各国执政党、商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等,由此说明翻译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即作为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重要媒介,助力中国参与全球治理。 黄友义运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例证,从学习、翻译和传播三个方面分享党政文献翻译实践经验。第一,学习需领会实质、抓住精髓。黄友义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章标题的翻译为例,指出由于中外文化思维与受众群体的差异,外译时应关注中心思想,不可拘泥于动词。面对国内外多方面的挑战和复杂的国际形势,译者不能囿于词语字面或古语含义,应联系时代背景、文化因素、话语情境,深入理解、学深悟透;第二,翻译要忠实原意、语言优美。黄友义表示,译者要注重文化知识积累,在忠实原意的基础上合理取舍,追求译文之美,精准使用符合译入语习惯的表述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声音;第三,传播重在沟通、赢得受众。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中国正面临着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赢得国际社会理解的急迫任务。黄友义认为做好对外传播,关键在于充分理解受众对象,增强中国故事的国际接受能力。他表示,为增强传播效果,虽有必要沿用外文话语体系中已有的表述,但更要避免受西方话语体系的牵制,防止出现由于文化与立场差异等原因而造成误用的情况。 黄友义对译者提出两点期盼:注重实践与理论创新。当前中国存在对高端翻译人才需求与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的翻译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活动,而逐渐成为建立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媒介,新时代译者要正确认识翻译的时代意义,明确自身责任担当,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贡献力量。 阎芳作总结发言。阎芳对黄友义的讲座表示衷心感谢,对以黄友义为代表的老一辈译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寄语学院师生党员,党政文献的精准外译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希望外国语学院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学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砥砺初心使命,厚植家国情怀,向老一辈译者学习,以外语人的视角分享中国智慧,践行新时代外语人的责任担当。 此后,外国语学院将陆续邀请校内外专家做专题讲座,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中翻译事业的发展与贡献,解读党的理论政策,传授党政文献对外翻译、国际传播等方面的经验,引领新时期外语人才赓续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黄友义,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研究生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外语中文译写规范和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部际联系会议首席专家,《公共外交季刊》编委会副主任、《大中华文库》副总编辑。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任、中国翻译协会秘书长、《中国翻译》杂志主编。长期参与党政文献对外翻译,长期从事对外出版和国际传播。) (责任编辑:彭美琪)
编辑:林 洁